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成都日报 2021-02-05 07:10
2020年
工作回顾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
实现了“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的目标。
坚持抓早抓实抓细 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仅用11天完成3轮全覆盖排查,57天将本土病例清零,36天实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千方百计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及时出台兑现恢复经济秩序、扶持小微企业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643.59亿元,发放失业补助金26.42亿元。
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组织万余名企业服务专员下沉解决问题1.5万余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聚焦聚力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
“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有序推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重点流域水环境、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编制完成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四川天府新区新开工项目117个、总投资1240亿元。成都东部新区正式获批,实施基础设施和重大功能项目127个、总投资1923.5亿元。制定西部(成都)科学城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核四区”功能布局。
成德眉资同城化走深走实。积极推进464个“三区三带”产业协作项目,完成投资1088亿元。市域铁路成资S3线和14条城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实现55项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办理。
编制推动成渝全面深化合作工作方案,围绕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等签署合作协议75项,236个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
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实现高铁1小时直达、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 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开展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新引进产业化项目97.63%落户产业功能区。
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38个、总投资6855.91亿元,其中百亿级重大项目20个。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现代服务业持续向好,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9家、居中西部第1位。新落户首店386家,宽窄巷子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建成开放猛追湾、枣子巷等特色商业街区。
都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5.1万亩,完成地产生猪出栏目标任务。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常态化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新经济企业净增7.1万家。
高标准推进“三城三都”建设 大运会筹备有力有序
成功申办2021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全力筹办大运会,49处场馆设施中,高新体育中心等21处完工、东安湖体育公园等28处如期推进,大运村全部新建单体建筑基本建成。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竞相释放
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运营,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增长10%,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1家、增长47.5%。
五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组建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中西部首家市级再担保公司,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23%。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出台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增长15.6%,连续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5家民营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 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形成
对外通道强势拓展,天府国际机场开展校飞,双流国际机场跃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8位。开行国际班列4317列、增长35.5%。平台载体乘势升级。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设立省级经开区。
对外经贸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54.2亿元、增长22.4%,在蓉世界500强企业新增4家。
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8.5%。
实施援建项目361个、投入资金4.56亿元。
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3万个,公办园学位占比达50%。
新增三甲医院5家,新配置救护车117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
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完成60个示范线和示范片区打造。“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16%、14.77%,森林火灾次数下降31%。
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加强自身建设 政府治理能力水平加快提升
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议文件进一步减少,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三公”经费下降11.6%。
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2件、政协委员提案638件。
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坚持制度性开展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48次。
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着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汇聚数据753类57.1亿条,打造43个指挥决策和综合管理的智慧应用场景。网络理政平台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466.4万件,诉求解决率93.4%,群众满意率94.9%。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年
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GaWC世界城市排名由2016年的第100位跃升至第59位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
在全国城市排名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提档升级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打造“双创”升级版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人才新政”吸引超过41万青年人才落户,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
市场主体突破29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协调发展理念
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重塑
城市格局全新拓展,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区(市)县从2个增至8个。
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加速向“人城境业”转变、传统行政区经济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转变,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引领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成势,高铁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城市生态价值和永续发展优势迅速集聚
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40.2%,PM2.5浓度下降28.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6.5%、提高9.4个百分点,优良水体率达95.4%、提高27.9个百分点。
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跃居全国第4位。启动建设14个TOD示范项目。
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开放发展理念
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显著提升
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位居全国第4位。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蓉圆满举行。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新增6个。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挂牌成立。
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305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第43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同类保税区第1位。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城市高品质宜居生活特质加快显现
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每年超过65%,新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9所,新增学位52.5万个。
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52岁。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8%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脱贫,19个对口支援涉藏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三城三都”品牌价值凸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相继建成,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成功申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
坚持和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立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试点,三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八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田程晨
原标题: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