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共创美好生活,打开“人民城市”的幸福模样

人民网 2021-02-07 22:48

在2021年成都“两会”上,“幸福”成为最牵动人心的字眼:作为成都“十四五”开局的头号议题,“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从今年起实施。城市规划和人的“幸福”,空前具象地紧密连接,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满城百姓关注。

刚过去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人们更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前所未有地渴望平安与幸福——人的幸福,家的幸福,国的幸福。

没有人会拒绝幸福,没有一座城市不把民生幸福作为立城的初衷。一直以来,“生活城市”都是成都的标签。在这座城市,左手生活右手工作,既有咖啡与茶的和谐,也有时尚与历史的相融,快城市与慢生活深入肌理,成为成都魅力、引力所在。

幸福不是沙滩上的城堡,它需要坚实的基础。此次“两会”,成都作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战略部署,“生活城市”有了更坚实的支撑、更深邃的内涵。

成都为何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何现在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最朴素的逻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即是要以举城之力落实新发展理念,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最长远的考量还有保持生活城市竞争优势。城市的核心是人,在白热化的城市发展竞争中,唯有以幸福美好生活打造生活成本洼地和消费性价比高地,才能真正留住人、吸引人。

幸福美好是主观感受,生活品质却是物化体验,它需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需要合适的时机条件。如果过早,超越物质基础会显得力不从心;错过时机,又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深刻把握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成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再合适不过。

在最新一期的GaWC《世界城市名册》榜单中,成都排名拉升12位,城市综合能级水平全面提升,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定位,按照成都市2035年建成“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有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战略规划,需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关键节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让城市发展更可感、更平衡、更可持续。

具体而言,本次成都市“两会”上安排部署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涵盖居民收入提升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生态、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十大领域。“回家的路变成绿道”“出门就是地铁和社区巴士”“在成都什么都能买到”……如同成都市政协委员在会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细微描述,“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大多由市民生活中的感受和需求提炼而来。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着力在满足人的美好生活向往中,为市场主体创造新机会,为新兴产业创构新场景,为青年人才搭建圆梦新舞台。无疑,它是重大民生工程,把每个成都人的生活事业、梦想幸福,紧密编织在城市发展的宏大图景上,实现“有感”发展。它远不止于民生工程,其长远考量,是着眼于培育城市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助力成都城市能级提升,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生活很具象,幸福很主观,但也是可衡量的。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中,需用三把尺子丈量“幸福”——把市民感受作为城市治理的标尺,把社会评价作为公共服务的标尺,把企业需求作为营商环境的标尺。问需于人,问效于人,以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正是“城市的核心是人”理念的体现。

美好生活需要共建,幸福提升没有止境。未来五年,成都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五个先行区”,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从这个目标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承诺书,更是邀请函,它向1600万成都人,向广大海内外人才,许下真诚的承诺——在成都生活,这里能拥有幸福;来成都发展,这里能找到幸福!

原标题:蓉平:共创美好生活,打开“人民城市”的幸福模样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