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成都日报 2021-02-18 07:23

成都通过于细微处着手,让市民真切地感知到城市更新的脉搏。图为孩子们在绿道上玩耍。 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我们家附近变化可大了!”说起日常生活里新增的美好体验,大邑县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包蕾的语气里透露出满满的自豪。原来的泥巴路“变身”林荫绿道,原来单一的农村稻田由日本设计师精心打造成农业观光胜地,这让她在20多分钟“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上,既有了步行锻炼的机会,又多了一分欣赏风景的心旷神怡。

春节前夕,刚刚召开的市两会上,在讨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时,作为市政协委员的包蕾,将这份喜悦分享给了大家。喜悦里,凝结着所有代表委员的心声,也包裹着市民群众的真切感知与体验——更美好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实现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质全方位提高。

在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期新阶段,为更好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成都将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这是民生所盼、社会所向、发展所需,更是一座“生活城市”更好走向未来的必然追求。

街道小巷颜值高了、路上通勤时间短了、业务办理排队少了……生活在成都,幸福感与获得感有了更具象的表达,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变与更新,正于细微之处一点一滴地发生。

推进有机更新

城市发展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

不久前,53岁的一环路完成了更新。它以更成都的文化味、更市井的生活范正式与大家见面,同时举办了一系列新春活动,让就地过年的市民群众过了一个创意满满、诚意满满的幸福年。“多了可以闲逛的街头花园、富有文化韵味的漂亮建筑。成都变化太大了,市民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在成都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刘晓英,对今后的市井生活充满了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并明确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城市的发展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围绕“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在全国上下铺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和谐共生,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为市民带来了高品质宜居生活。在15分钟的社区生活半径内,就医、上学、休闲、消费等都能实现。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成都开启了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新篇章,发展理念与营城模式发生了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转变。坚持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的生态城市格局,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

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通过构建新场景、创造新产品,助力消费升级,释放市场需求,为有志于逆势进击的企业提供更多城市新机会,为万千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体验。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精耕城市街巷社区、让城市文脉与市井生活有机集合、让企业与人才始终蓬勃活力……在自然与有序之间权衡调适,成都的生活质感有了新高度。

办好民生实事

让市民感知到城市更新的脉搏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我市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最近,家住锦江区永兴社区北顺西巷6号院的王遐申大爷心情特别好,遇到熟人总爱谈起一个话题:我们小区装上电梯了!告别“上下”难,老人走动频繁了、心情愉悦了,脸上幸福温暖的笑容也变多了。随着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深入实施,在成都,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迎来了这一崭新变革,在城市更新中焕发出了新活力。

任何一件小事乘以2000余万市民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然而,成都正是通过于细微处着手,让市民真切地感知到城市更新的脉搏。

社会保障更扎实了。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全部由政府代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5.6%、100%。

小孩子有更多好学校上了。作为“优教成都”建设的内容,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19所,共新增公办学位13.66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57%,培育公办初中强校68所。

年轻人就业机会多了。我市去年出台促进就业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0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5万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7.82万人。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城市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无一不体现在一个“人”字上。

推进污染防治,城市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市民收获了在城市遥望雪山的生态福利;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的交通网络,绿色出行有了多样化选择,市民通勤时间大大减少;实施智慧治理,“互联网+”把各项业务连成一个“圈”,市民办事用手机就能解决……

正是这一件件民生实事,凝聚起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治理最大的认同,这也成为成都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重要内涵。

提升城市能级

为民生投入力度夯实强劲支撑

财政的钱如何花,最能体现民生投入的力度。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成都的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的高位,其中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了“十二五”时期的1.5倍以上。翻看成都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可知,这个数字是167.3亿元。这背后,是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带来的强劲支撑。

2017年,面临“大城市病”的破解之策,成都选择“东进”——发展跨越龙泉山,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而开启城市格局这一“千年之变”的初衷,还是“人”:让老城区的人们生活更宜居、城市品质更高,让更多聚集而来的新成都人都有奋斗的舞台,有青春飞扬的城市机会。

这一年,也是成都新经济元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鲜明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3年后,东部新区正式挂牌。东部新区的版图上,“蓄势待飞”的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遥相呼应,“一市两场”让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4F级别双机场的城市;成都新经济企业从24.6万户增至45.8万户,新职业人群规模居全国第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5%。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使成渝地区成为全国首个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地区。成都迎来了新一轮能级提升的“时”与“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各项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75项合作协议、236项重大项目引领成渝协同开局起势,公交轨道“一码”通乘、公积金互认互贷开启双城新生活,成德眉资产业协作、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助推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加速形成。

提升城市能级,不仅能让自身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一个个创新动力源的加速聚能,一个个高能级产业项目的纷至沓来,成都在谋求突围的同时,也为城市民生集聚起最大程度的同频共振。

实施“十大工程”

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

永兴社区党委书记马皖轶是负责实施辖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基层干部。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底,自己在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关于在“十四五”规划中持续推进老旧院落加装电梯的建议,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在城市发展大局里,群众心坎上的民生实事始终被放在首位。”

成都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并将其作为“十四五”的重点和亮点,从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竞争力、公共服务、通勤效率、营商环境等市民和企业最关心的十大领域入手,为市民群众带来高品质生活。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今年1月,成都已就《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作为“十四五”开局的“一号文件”,关系着成都的城市功能能否顺利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作出这样的部署,是成都营城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也是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承诺的具体体现。

“十三五”时期,成都以年均7.1%的增速做大经济规模,以年均超过40万人的流入量集聚人口,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万亿元、增长7.8%,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7;在去年最新一期GaWC世界城市名册中,成都排名再上升12位……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担当,是锚定世界城市的决心和底气。而与城市能级大幅提升相对应的是,市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同步提升。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作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幸福”一词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这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成都保持生活城市特质、增强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抓手。

“十大工程”每一项都从微观着眼、从细节入手,把落脚点放到市民和企业真真切切的感受上,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价值依归。

未来的成都,人人都拥有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人人都享有幸福和美、安全稳定的美好生活,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人人都拥有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归属认同。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幸福成都正在加快走来。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