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吃螃蟹” 实现成都地铁成都造

成都日报 2021-02-18 07:49

3ed6d42c-daaf-446d-bdde-35154f4462f4.jpg

人物

林杨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企划部党支部书记、部长,开创中车“成都速度”的“领头羊”,曾荣获2020年四川省企业“优秀基层管理者”、2020年“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摸爬滚打22年的“70后”工程师,拥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

寄语

“勇于担当”“追求卓越”,这不仅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座右铭,也是中车成都人一直以来坚守的企业精神。在“十三五”收官之时,我们交上了地铁新造项目既定目标全部完成的答卷。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更要迎挑战、下功夫,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和川藏铁路建设的政策机遇,从科技创新出发、挖掘需求入手,通过拼搏实干,让省、市域交通快捷直达,交通智慧化的美好畅想,尽早实现。

从1号线开通用外购B型车,到所有地铁线路全部用上成都造的A型车,再到如今拿下多个全国首创——这是成都地铁的变革史,也是中车成都林杨所带领的城轨团队的奋斗史。因为需要不停探索新的领域,林杨常常用“从无到有”来概括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车成都不会停下创新奋斗、开拓前行的脚步。”提起自己热爱的领域,他说:“我作为党员,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自己学懂了,才能带领大家都懂。”如今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林杨知道,只有继续革新进取,将科技创新放在前列,将奋斗与效率作为关键,才能不忘初心,走得更远。

林杨(左)与同事在生产车间巡查

林杨(左)与同事在生产车间巡查

中车成都

奋斗创新

砥砺前行

2016年7月1日

中车成都城轨地铁业务正式进入投产阶段,这也是原本负责客车生产的林杨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项目。

2017年3月

四川省首条时速80公里6编组A型地铁7号线车辆顺利交付。这标志着城轨业务作为核心支柱,为中车成都成为西部头部企业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成都地铁成都造”这一目标的实现。

2019年

时速140公里的国内首条A型市域地铁——成都地铁18号线列车完成亮相,除此之外,还实现了全谱系和全工序的生产,意味着成都不仅能自己造地铁,所有需求的配件也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2021年1月

2025智慧型全自主行车实验平台和全国首创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A型列车目前都已步入推广阶段。

如今

中车成都已形成了城轨地铁新造每年600辆的产能,具备了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新造每年100辆、城际动车组新造每年20组的能力。

城轨组装厂房

城轨组装厂房

不断创新实践

迄今已完成6个成都地铁新造项目

站在位于中车成都公司文化广场的3247号机车车头面前,林杨像往常一样,穿着他那套灰白色的工作服,无比自豪地说:“从1967年建造的这辆东风型3247号内燃机车开始,中车成都奋斗创新的前行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不断开启新篇章,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6个成都地铁新造项目,今年我们的销售额是25亿元。”关于他和他的团队“吃螃蟹”的故事,则要从开始接触到地铁新造项目说起。

2016年7月1日,中车成都城轨地铁业务正式进入投产阶段,这也是原本负责客车生产的林杨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项目。面对600人的新建团队和全新的业务,林杨不禁犯了难,要克服公司新业务流程不成熟、员工生产作业不流畅、原材料运输滞后、新设备适应性调试等困难,他唯一的出路只有学习和实操。

“要在限定时间内,高质量交付地铁列车,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带动新都周边产业发展。我们团队当时压力山大。”回想起“吃螃蟹”的那段时间,林杨深有感触:“我那时的微信步数每天能有两万步,都是在车间里面走出来的。把成都地铁列车交给我们生产,只有学习技术、不断实践,我们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在林杨和城轨分厂员工无数次往返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全产业链的生产流程、人员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17年3月,四川省首条时速80公里6编组A型地铁7号线车辆顺利交付。这标志着城轨业务作为核心支柱,为中车成都成为西部头部企业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成都地铁成都造”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们的员工能坐自己造的地铁上下班,和家人出游,这是我们作为中车成都人的自豪。”说起于2019年完成,时速140公里的国内首条A型市域地铁——成都地铁18号线列车,林杨很是骄傲:“除此之外,我们还实现了全谱系和全工序的生产,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突破。意味着成都不仅能自己造地铁,所有需求的配件也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如今,中车成都已形成了城轨地铁新造每年600辆的产能,具备了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新造每年100辆、城际动车组新造每年20组的能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十四五”规划都已开启,说起自己的“五年计划”,林杨信心满满:“未来,我和团队还会继续将‘螃蟹’吃下去,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建设作更多的贡献,吸引配套供应商、创造机会,还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政策机遇,拓展城际动车、新一代市域列车新造等业务。”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城轨地铁车辆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城轨地铁车辆

推动“精益管理”

企业改革进步产品升级

“由于常常多项目并行,加之又需要在短时间之内交付。一定得提高沟通效率,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因库存积压产生的经济浪费、因交接等待或者物料查找而产生的时间浪费等。”为此,林杨工作的企划部开始了一项改革——“精益管理”。

林杨和他的团队在进行“精益管理”改革前后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不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城轨地铁的新项目快交付前期,为了迅速提升产能,我们不得不面临加班。时常凌晨一两点将员工们送回家后,早上8点又要准时出现在车间。”林杨说:“通过实施精益管理,如今我们的员工节省了20%的工作时间,不仅效率提高了,浪费减少了,产能还可以不减反增。”

从最初中车精益生产的三级企业,变为2019年的中车精益管理的三级企业,中车成都所做的改善从技术升级到生产线调整,从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到科技研发更新。“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争评中车精益管理二级企业。”林杨信心满满地说道:“科技创新,也同样是我们革新的重要部分。”

随着轨交产品的不断迭代,交通智慧化成为必然趋势。中车成都同样也在技术创新赋能提升道路上不断前行,2021年1月发布的2025智慧型全自主行车实验平台和全国首创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A型列车目前都已步入推广阶段。

砥砺前行,中车成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持续创新,目前已具备80-160km/h速度等级全谱系地铁车辆造修,以及有轨电车、悬挂单轨等新制式列车研制能力;获得了CRH380A动车组高级修资质,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具有动车组高级修资质的路外企业,具备厨房车、会议车、就餐车、宿营车、旅游车等13种车型的改造车能力,形成了“研发+制造+服务”全寿命周期的业务模式转型,成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头部企业”。

畅想未来,林杨认为成都轨交拥有无限可能:“将来不管是成都和重庆,还是成都市中心和地级市,距离、时间、空间上我们的产品都可以更快、更紧密地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更少的人力成本和时间,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行程会更加舒适,出行也会更加便利。这样的画面很快将会在成都实现。”

杨澜 本报记者 洪继东 摄影 张青青

原标题:带头“吃螃蟹” 实现成都地铁成都造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