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市民家园更有“颜” 市井生活更有“味”
成都日报 2021-02-24 07:02
沿街建筑外立面全部“换新”,或者复古,或者时尚;沿街店招不仅有“港风款”,还有“文艺范儿”“极简风”;充满文化味的小品恰到好处地嵌入街道肌理,提升品位,增加内涵——这就是记者在实施了城市更新“手术”后的望平街看到的。
作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系统谋划规划为引领,以重大示范性工程为牵引,全力实施老城区成片连片更新,统筹推进城市功能、产业、环境、品质综合提升,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
实施成片连片更新
重构老旧片区市井烟火气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在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首先将编制更新规划和项目计划。编制各区(市)县更新规划及更新单元实施规划,梳理成片更新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我市中心城区每个更新单元启动不少于1个成片更新项目,其他各区(市)县老城区启动不少于2个成片更新项目。
同时,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我市将持续推进天府锦城、锦江公园、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高能级项目建设,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的公园城市新场景;加快建设TOD示范项目,推动老旧片区地下空间多元复合利用;每个区(市)县至少实施1个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今年,抢抓大运会“办赛营城”机遇,将全力推进天府锦城52个街坊(巷)项目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13个示范片区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活动。
推进产业、业态和功能综合提升。全力推进成片连片更新,我市将逐年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计划投融资2300亿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邻里人家”生活服务综合体。今年,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3687户、城中村改造1800户,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00个,启动邻里人家建设2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200个、特色小店100家。
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对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记忆节点等应保尽保,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统筹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和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推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提升街区风貌和环境品质。实施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我市将持续推进特色街区打造和既有建筑风貌提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金角银边”剩余空间场景营造。今年,完成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57条,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60个,改造提升老旧公园38个,打造特色街区21条、既有建筑风貌提升项目32个、“金角银边” 200个,实施“两拆一增”点位整治1000个、背街小巷品质提升128条。
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城乡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今年,完成全市城乡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普查,全力推进D级危房整治;完成绕城内市政老旧排水管网病害治理。完善政策技术体系。用活用好不动产登记、容积率管理等已有政策,尽快出台城市有机更新用地支持等政策,制定鼓励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出台城市更新设计、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等技术标准。
推进分类更新改造
提升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
如何科学推进老旧小区“蝶变新生”?首先是摸清家底——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分类评估,对已改造项目进行“回头看”,合理确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实施计划。同时,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引领。今年,编制出台《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指导改造项目科学规范实施。
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先行。结合成片更新项目,我市将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园林式居住小区。今年,每个区(市)县完成1-2个示范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各区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不少于3个,其他每个区(市)县不少于1个。
另外,在工作中将注重推进老旧小区分类改造提升。按照“先自治后整治”原则,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实施老旧小区分类改造提升,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同步建立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今年,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
健全发展治理服务体系
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在健全老旧社区治理机制方面,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同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提升,深化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推动成立业主大会、院委会等小区自治组织及各类自组织,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今年,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住宅小区不少于50个。与此同时,优化便民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进社区服务功能设施全覆盖。持续推进老旧社区“微更新”。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对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家门口”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精细化”更新改造,今年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
未来五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到“十四五”末期,全面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传承复兴,“老成都”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6160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实现2004年以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推动233个老旧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参与活力充分激发,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宜人宜居智慧智能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一线直击
50个城市更新项目将“上新”成华区
1月15日,阳光很好。成华区二仙桥西路5号大院里,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石油总机厂地块片区)工作人员正现场办公,对项目范围内搬迁住户进行民意调查。该项目由成都华天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占地约1368.25亩,将围绕中环路二仙桥路段南北两侧进行城市更新打造。“目前,项目北侧已完成土地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二级开发建设;项目南侧正在进行搬迁工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这里除了进行工业遗址保留建筑改造,还将进行老旧院落保留修缮和新建影视文创产业及配套项目。
与此同时,该区小龙桥市井文化特色街区、龙潭新型产业园区一期、二期等城市更新项目也正在进行搬迁工作。
据记者了解,成华区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五年行动计划,实施覆盖成华全域的50个城市更新项目,并制定了每年的具体目标。“通过城市更新,将改变城市形象,重塑老城活力、重现老城魅力,实打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成华段,充分利用一环路沿线的载体资源,有机植入工业文明和大熊猫元素,形成工业文明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特色风貌;在望平街和滨河路,不仅建筑立面全部焕然一新,沿街店招也进行了精心设置,还因地制宜地植入了文化元素……越来越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街巷、片区不断在城市“上新”,让城市更具品位,空间更具美感。
业界声音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熊宇
成都城市更新,改造重建与保护双管齐下
“城市更新,MBA智库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地、有计划地改建活动。释义很简单,但事实上城市更新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熊宇向记者介绍道,以上世纪50年代美国大规模兴起城市更新为开端,城市更新这项“城市运动”已有近60年,到今天,变得综合性、精细化,且针对不同目标、不同人群,形式多样。
“虽然城市更新的方式不少,但研究世界上城市更新做得好的城市,不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上海、广州,都有自己的名片。”在熊宇眼中,成都的城市更新,一方面把成都味的东西留下来、发扬传承,另一方面,在老旧滞后、需要更新的区域,做焕新升级,“可以理解为‘复兴’与‘更新’叠加运用。成都的不少城市更新项目都体现了这一点,改造重建与保护双管齐下,既顺应时代作出了升级、新生,又传承历史人文、保留了成都味道,比如太古里,比如位于城东的机车车辆厂。”
他表示,随着成都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列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都的城市更新将迎来“爆发期”,这也给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有‘把短暂当作永恒来做,把项目当作作品对待’的理念,为城市更新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袁弘 制图 赵蕴如
原标题: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市民家园更有“颜” 市井生活更有“味”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