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垃圾分类如何成为新时尚

成都日报 2021-03-01 07:03

开展“城市生态农耕”

在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巷西巷一号院,早上从市场拎着蔬菜回来的居民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走进院内右侧的菜园。居民们将摘除的烂菜叶直接放入了菜园旁的密封大桶里。

“这些桶装的都是居民的餐厨垃圾,密封成为酵素,可以用来做有机肥。”李女士说,现在每天买菜回来、吃完饭散步的居民,都将厨余垃圾放到酵素桶里,用来浇灌菜园。菜园中,蔬菜种类丰富、长势繁茂。

据了解,兴蓉社区兴蓉西巷一号院居民组成了20人规模的酵素制作小组,通过厌氧发酵的方式,将果蔬垃圾发酵制作成环保酵素,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就地减量处理了餐厨垃圾,还种出了有机无公害的蔬菜,一举两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肖家河街道的5个老旧院落,开展“城市生态农耕”,引导居民将厨余垃圾堆积发酵,制作成有机肥,用于土壤堆肥,达到垃圾减量和资源利用的目的,在垃圾分类上逐步形成了居民“愿参与、乐参与”的局面。

积分换商品可持续激励

在映月花园小区的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屋,居民欧玉惠从垃圾分类督导员手里接过积分卡,喜笑颜开地朝环保驿站走去。对照超市门口粘贴的垃圾分类物品回收价格表,便民超市的收银员这次为欧玉惠兑换了3个卷装垃圾袋。

在这个小区里,像欧大姐这样用积分兑换商品的居民不在少数。居民每正确投放一次垃圾记0.2分,按照住户平均丢放垃圾的频率,一个家庭每月基本可以积分到15元以上。据介绍,该小区一共有60多位督导员,负责全部住户的垃圾指导分类工作。

据了解,映月花园小区引入第三方服务企业,将原来脏乱的垃圾堆放点改造成垃圾分类屋,将可回收物交售再生资源企业后获得的部分收益用于积分奖励,一部分用于点位日常管理和现场督导。在政府对基础设施改造投入适当补贴的前提下,企业通过持续性地现场督导,目前垃圾分类的投放成效显著,同时在可持续的激励机制下,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也不断提升。

原标题:看垃圾分类如何成为新时尚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