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成都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成都商报 2021-03-01 07:12

拿起家中的“一键呼”,一个电话便能享受到送餐、保洁、护理、理发、洗浴等上门服务。这样的场景,对于居住在成都锦江区莲新街道宏济路社区的老人,早已成为居家养老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

这样便利的居家养老服务,只是成都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未来,一个个集全托、日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等多功能的社区养老综合体将逐渐呈现,为城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不只是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日前公布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中,成都便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幸福美好生活,提出了系统性的谋划。

建成运营2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000张

预计在今年6月,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坡北一路88号的养老服务综合体便要投入使用。这个规划建筑面积为4300多平方米,共有5层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将作为省级示范项目和市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试点,同时,也将承担起机构养老、日托养老、养老业务培训、老年人大学等功能。

从2019年11月动工建设,目前该养老服务综合体外立面已经全面竣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外观上,整个综合体以冷色系的咖色和暖色系的米色为主,长条形的玻璃窗户“镶嵌”在外立面,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据了解,该养老服务综合体是将医疗保健、机构养老、专业护理、康复理疗、营养配餐及养老培训等多个单体机构整合为一个智慧康养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将为老年人提供住养、康复、护理等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建成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正是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2021年,成都将督查指导区(市)县建成运营2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在着力提升优质友好养老服务水平方面,成都还将支持中心城区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全年力争新设立家庭照护床位400张。同时,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000张。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全年改造护理型床位3000张。

时间拉长到2025年,成都将实现全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5%,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55%,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

扩大特殊群体小额担保贷款规模 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50%

今年7、8月份,残疾人钟明承包的50亩青脆李园就会结出果实。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钟明在这里耕耘了4年时间,投资超过百万元。好在他的付出并没有白费,从今年开始,青脆李园将产生收益,预计今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0万元。

在成都市金堂县高板街道,钟明可谓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创立的果蔬种植基地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但在钟明看来,自己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原来在钟明刚刚从事种植行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让他损失了60万元。而在当时想要“东山再起”的他,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万般无奈之时,当地政府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资金支持,解了燃眉之急。

“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残疾人成为创业者”,正是全力营建特殊群体关爱友好尊重体系的重点之一。作为配套,成都还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大对残疾人创业者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有序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根据《工作计划》,在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方面,成都将力争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课程覆盖率达到80%;在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方面,成都将支持3所区(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高班;在提升残疾人托养方面,成都将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到50%;在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方面,符合条件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率达90%以上……

“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是成都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造工程”的目标之一。多项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具体措施的接连实施,也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而在未来5年,成都还将实现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8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镇(街道)全覆盖。

一项项具体的举措,涵盖了特殊群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的温度,尽显于此。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也将快速呈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原标题:“全龄友好包容社会”在路上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