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成渝并列为“4极”意味着什么?

红星新闻 2021-03-04 07:4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对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作出顶层设计,擘画了未来我国海陆空交通网络的蓝图。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纲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4极”,被解读为成渝“第四极”地位的首次“官宣”。

自去年1月成渝开唱“双城记”以来,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动作频频。此次国家性纲要的发布,更是一针“强心剂”。可见,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里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被国家定调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全国“第四极”。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图据人民日报微博

升格4极

《纲要》提出,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并点明作为“极”“组群”“组团”的地区。

“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

“组群”包括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

“组团”为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是“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而定。

从4个极到8个组群,再到9个组团,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城市群。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分类,实际上也是综合实力和地位的分类,投射出各个区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枢纽增强

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上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的交汇点。

对比《“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在《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跃升为“4极”之一,枢纽作用大大增强。并明确其以提升对外连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纲要》同时明确了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次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驾齐驱。成都和重庆还共同出现在了“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名单上。

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中,成都、重庆也斩获不小,不仅要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还要建设具有较强国际运输服务功能的铁路枢纽场站。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

而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国新办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发布会上透露,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

辐射变广

《纲要》中直接表述为“4极”的至少有3处,且多处把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提出。

比如:在“加快构建6条主轴”中提及,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及3条主轴、6条路径。其中,京津冀-成渝主轴衔接石家庄、太原、西安、延安等城市,长三角-成渝主轴衔接南京、合肥、武汉、九江等城市,粤港澳-成渝主轴衔接桂林、贵阳、怀化等城市。

通过“极”之间的互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拓展辐射空间,融入全国区域发展的南北互动、东西交融,不再受限于深处中西部内陆的区位。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除了6条主轴外,还有7条走廊、8条通道,也不乏成渝的身影,比如:西部陆海走廊2条路径、成渝昆走廊2条路径、川藏通道1条路径,还有厦蓉通道1条路径。

交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交通布局一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趁势而上、大有可为。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