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双城”:能源一体,发展“虚拟电厂” 文旅一体,共建融合试验区

成都商报 2021-03-05 07:57

今年春节,成渝高铁复兴号投运,进一步拉近了成渝双城的距离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聚焦重点领域,打通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显著的产业集群。除了构建产业群的“硬环境”外,还应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进一步加强西向铁路大通道建设,推进成都至格尔木便捷直通,加强青藏、川藏等横向铁路大通道衔接;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地区建立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成渝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发展,各位代表、委员献计献策。

致公党四川省委

促进成渝能源一体化

适度发展“虚拟电厂”

“两会时间”如期开启。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热点话题。3日记者获悉,致公党四川省委将提交集体提案,建议促进成渝两地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提案提出,成渝地区合作建设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能源支撑,为提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综合能源保障。但目前,在成渝地区推进能源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能源规划不统一、资源分布欠均衡、基础设施供需不匹配、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一体化协同市场还未形成等问题。

为此,提案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可以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对成渝地区综合能源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监管、协调工作机制及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协调国家、地方、企业间能源产业发展的责权利关系,引导成渝两地抱团发展。同时,根据规划要求,共同研究出台促进成渝两地能源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在供应体系上,提案建议,两地可以利用能源优势,构建清洁供应体系。比如,发挥四川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四川西南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发挥成渝两地天然气产量高的优势,推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在成渝地区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发挥四川锂矿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打造锂电池循环全产业链积聚发展集群,从上游锂矿资源开采加工、到中游的各种锂电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极耳、隔膜以及电芯的加工,再到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市场的动力电池、3C数码电池生产等环节进行全面建设。

在储运调峰体系建设上,提案建议在成渝地区适度发展“虚拟电厂”,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建设满足气田生产、市场供应、应急调峰和富余气外输需求完善的管网体系;构建电力交易新模式,共同打造成渝区域电力销售市场一体化的共享平台,通过“源-网-荷-储”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塑造能源电力领域开放共享型的平台,对接工业互联网,推进储气调峰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储气设施独立运营,注气价格原则上不高于门站气价。

除此之外,提案建议发挥成渝地区高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设立成渝两地能源科技专项合作平台,建设一体化人才市场,联合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人才资源数据库”。同时,构造能源交易商业模式新业态,打破能源市场壁垒,打造成渝地区市场一体化共享平台,实现能源资源灵活优化配置。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全国政协常委张雨东

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提交了3份提案,其中一份,就是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议在成渝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在张雨东看来,成渝两地在产业基础、研发能力、示范应用、协同发展机制上已构建起良好的基础,具备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条件。成渝已构建起完善的协同发展机制。在整车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配套、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深度合作,正在加快打造联系紧密、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善、集群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怎么建?张雨东认为,可以在产业政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三方面予以支持。

在产业政策方面,张雨东建议将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范围扩大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都纳入共同创建城市范围,开展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和测试验证平台建设、规模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实施重点区域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等;支持智能汽车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成渝地区依托现有的产业特色优势,推进符合行业政策导向且具备竞争优势的车联网产业集群建设。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张雨东建议加大对成渝地区“5G+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扩大5G网络覆盖;支持实施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加大对成渝地区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基金投资引导,支持5G、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结合交通强国建设,在成渝地区布局一批先导应用示范项目。

“还应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张雨东建议,允许成渝地区开展标准体系的测试验证工作,通过实际测试验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全国人大代表郑晓幸

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这10多年来一直为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言献策,这一次他“一口气”带来了10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议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地区建立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

“探索共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郑晓幸说,这也将有利于推动文旅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巴蜀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特色文旅产业带,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怎样建设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郑晓幸认为,要将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纳入国家文旅部“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川渝两地专项制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精心设计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巴蜀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园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基地,引进一批境内外文旅知名企业投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整合两地优质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带和研学精品线。同时,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蜀道沿线文物的保护利用,推动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片区,推动巴蜀文化代表性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地区建立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试验区,在郑晓幸看来,关键还要培塑巴蜀文旅特色品牌。郑晓幸建议,在试验区内要实施巴蜀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旅游标识标牌规范提升工程,实现旅游厕所提档升级景区全覆盖,更好满足游客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实施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巴蜀一卡通”工程,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区域联动共享,旅游景区互认互通等。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