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名刊与一座名城 讲述城市与人文相辉映的春天故事
成都商报 2021-04-10 07:46
西村大院夜景
三联结缘成都背后,不仅是建筑空间的理念创新和价值更迭,更是城市的人文辉映和情感认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
成都是美好的、人性化的,洋溢在这座城市中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
西村大院的核心是包容,这是成都的精神。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
成都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美好城市的一个样板。
三联书店曾被杨绛先生誉为“知识分子精神家园”,它所坚守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由《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重新开启对城市和人文的再思考。
4月8日,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成都西村大院被评选为典范之一。这不是三联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在成都。此前,还有不断尝试读懂成都的文章、开在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
三联结缘成都背后,不仅是建筑空间的理念创新和价值更迭,更是城市的人文辉映和情感认同。正如此次三联人文城市奖《成都宣言》所昭示的——“人,才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只有真正于细微处显现人文关怀和最大程度包容理解的城市,才能让人情有所寄,心有所归。这正是成都给予城市发展模式的典范,也是成都在时代淘洗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太古里“请就坐”公共艺术装置
场景重构联结
从西村大院的获奖,不难看到成都这座城市独有的空间秘密。盆地类型的空间状态,避免外部空间沦为中心的边缘附属品,保留作为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和空间感……这是一个属于成都人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散步、跑步,大院内有体育场、艺术中心,还有可以举办市集的休闲场地。
“在这个城市挖掘出更多‘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元素,并结合在城市建筑中,能让生活更加热气腾腾。”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三联人文城市奖入围建筑师刘家琨在成都的行走之中,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活力和创造力,进而体会到成都的包容性。
的确,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有丝竹之盛,也有“交子”之新。成都就像她最具代表性的川菜名片麻婆豆腐,鲜烫、热辣,暖胃、暖心。
这样的城市气质,总是体现在各种日常建筑空间里。如太古里,借用多元化的历史人文场域,注入了国际化、宽画幅的艺术人文视野;如市井小巷,无论是茶座中的龙门阵、还是热火朝天的火锅局,总透着生活之趣与市井之味;如金牛区荷花池片区,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见证了城市的时尚变迁……
这种本土性和日常性,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在“场景之父”特里·克拉克看来,多种场景元素叠加在一起,能够进一步增强“地点”作为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学意义。
在人与空间的联结中,在人与城市的共鸣中,一座城市的归属感由此而起。
东门市井茶舍
城市价值与人文辉映
当互联网放大了城市竞争和区域流动性,一座城市能提供怎样的场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吸引怎样的人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记下了一个成都故事,几十年不曾褪色。多年前,他来到成都,在春熙路附近的一家“苍蝇馆子”吃饭,点了一份糖醋排骨,还有米饭,看店的小女孩为他免费送来一碗汤。“一瞬间,我感受到这座城市迷人的生动性、人情味,成都的吸引力都来自于人,对人善意的态度。迷人瞬间的诗意不是来自硬件环境和漂亮设计,只有人性光辉闪烁才是这座城市迷人的瞬间”。
就像成都最为知名的“火锅”,它代表了一种包容和谐的哲学,成都其实有着博大风雅的品性。这座城市的市民既敢于挑起历史担当,又生活乐观,涵养出上善若水的社会风气,友善公益的现代价值与厚重包容的传统价值达成微妙的平衡。
烟火成都,是一幅生活画卷。这里有着许多人都渴望的机会,也有着来自不同地方在此汇聚的人们。难怪,成都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奋斗和生活的最佳选择之一。这里,用包容托住生活的重量,安放每个人的梦想。
2015年至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分别比上年增加23万、126万、12.7万、28.5万、25.1万。成都,像磁极一样吸引着新居民,“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成为风尚。有理由相信,从“优雅时尚”的文化魅力到公园城市涵养的生活美学,从绿道雪山映衬到城市人文辉映,成都给出了人文城市的一种全新实践探索。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一本名刊与一座名城 讲述城市与人文相辉映的春天故事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