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回忆满!这八个让人动容的红色故事你都知道吗?
四川在线 2021-04-10 08:13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入川,开始了在四川的艰苦征程。”
4月9日,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在雅安石棉县安顺场纪念广场举行。现场,8名四川省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激昂澎湃的带来了8段经典长征故事,带人一起穿越历史,回到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那段峥嵘岁月。
故事一: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在中央红军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是毛主席在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
从1935年1月29日到3月22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指挥红军巧妙穿插于国民党重兵之间,灵活机动,寻找战机,四渡赤水河,纵横川滇黔:一渡赤水入四川、转云南,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夺遵义城,三渡赤水转战川南、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逼近贵阳,佯攻昆明、实策北上,突破层层防线,摆脱层层合围,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歼敌两师八团,赢得红军长征以来首次大胜。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感叹:“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故事二: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四渡赤水让中央红军由战略被动转为了战略主动,那么巧渡金沙江,则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主席由“声东”转“击西”,兵锋直指金沙江。1935年5月3日晚,刘伯承指挥红军先遣队成功巧取皎平渡口,红一、红三军团主力随即到达。峡谷巍然、江流浩荡,危急时刻,当地37名各族船工打破“夜不渡皎平”的旧俗,仅靠7只破旧的小船,接力摆渡7天7夜,红军几万人马全部渡过天险金沙江。当国民党追兵到达皎平渡时,红军早已渡江北去数日,只得望江兴叹。
7只木船,7个昼夜,37名船工,3万多红军,巧渡金沙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实现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西部的战略目标。
故事三: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水深流急,地势险要。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折戟沉沙,全军覆没。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扬言要让朱毛红军插翅难逃,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顺利通过彝区,继续挥师北上。先头部队兵分三路夜袭安顺场,击溃川军。安顺场河宽浪高,无法架桥。
5月25日清晨,18勇士跃上仅有的一只渡船,冒着枪林弹雨,摇橹挥桨,直扑对岸。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火速击溃守军,控制渡口,后续部队陆续渡河,巩固阵地,成功打开了一条北上通道。
18勇士的英雄壮举,让我们脚下的安顺场,从石达开的“悲剧地”变成了红军的“胜利场”。
故事四:飞夺泸定桥
感受到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令“天堑”变通途的泸定桥。
当时,国民党军穷追不舍、步步逼近,中革军委决定开辟第二通道,就是离安顺场240里外的泸定桥。泸定铁索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十三根铁索横跨于100多米的河面之上。
27日,左纵队和敌人赛跑、抢时间,昼夜冒雨奔袭240里,击溃沿途阻敌,于29日晨到达泸定桥大渡河西岸。此时桥上的桥板已被敌人拆除,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链,桥下河水咆哮翻卷,对岸桥头敌军固守。下午4时,22位突击队员,持枪挎刀、腰缠手榴弹,在震撼河谷的军号声、枪炮声中,爬上铁索匍匐前进。当突击队员快冲到东桥头时,守敌火烧桥头,勇士们奋不顾身冲过火海,夺取泸定桥,冲进泸定城。
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让蒋介石南攻北堵大渡河会战的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故事五:翻越夹金山
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大菩萨主峰海拔4260多米,终年积雪,气候恶劣。
当地有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猿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6月12日至18日,身穿单衣的中央红军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寒冷透骨的雪雾,向雪山进发。越往山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不少红军战士,包括毛主席的警卫班长、军需处长都牺牲在过雪山的道路上。
倒下的是躯体,不倒的是旗帜,红军战士顶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冒着冰雹和风雪的打击,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以敢把雪山踩脚下的英雄气概,征服了夹金山,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联欢会上,红军战士欢呼跳跃,紧紧拥抱在一起。
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翻越夹金山,铸就起一座不胜不休、勇往直前的历史丰碑。
故事六:两河口会议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认为两个方面军的会合,为开创红军和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张国焘却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同党中央存在分歧。
此时,北上还是南下,党内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为了统一战略方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讨论了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争指挥等问题,明确了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到全中国的胜利。
两河口会议,是达维会师后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促成了红军北上抗日这一重大战略方针的实现。
故事七:艰辛过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严峻、最艰难、牺牲最大的征程。
茫茫草地,风雪如刀,沼泽遍布,鸟兽绝踪,人烟荒芜。
1935年8月,正值雨季,红军分左右两路进入草地,饥寒、疲劳、疾病成为最大的敌人。饥饿不知击倒了多少红军战士,吃完野菜吃树皮,吃完草根吃皮带,后来甚至连这些也没有了;泥潭不知吞噬了多少血肉之躯,每一顶漂浮在草原上的红军帽下,都有一位牺牲的红军战士;严寒不知夺去了多少年轻生命,班佑河边,七八百战士一夜之间冻成了冰凿雪塑的群雕,烈士的遗体成为部队前进的路标。
这片满是荆棘泥泞、生死莫测的大草原,同时留下了尝草试毒、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红军奇迹般地走出了草地?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团结的力量。红军向着太阳、向着胜利继续前进!
故事八:巴西会议
巴西会议是红军长征离开四川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
刚刚走出草地的这支“疲惫之师”,于8月29日发起包座战斗,围点打援,激战三天,歼灭胡宗南部4000余人,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围困并消灭在草地的企图。
为了使党和红军摆脱政治困境,实现战略思想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日至9日,在巴西召开会议,解决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问题,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坚定北上。
北上、北上,中央红军一路向北,攻克腊子口,占领哈达铺,翻越六盘山,抵达吴起镇,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至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先期结束了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克服艰难险阻,顺利到达甘肃会宁和将台堡,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最终胜利。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是长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当天,于3月底最新获评的30名四川省金牌和优秀红色讲解员一同上台,齐声庄严承诺:我们要当好红色讲解员,誓做革命接班人,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高扬伟大旗帜,实现伟大复兴!
四川在线记者 杨艺茂 图 田为
原标题:峥嵘岁月回忆满!这八个让人动容的红色故事你都知道吗?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