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舒”字 定义成都竞争力

成都商报 2021-04-12 07:20

QQ图片20210412071652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专题采访

开篇词

上周,成都又刷屏了。

一是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举行,创造了展览面积最大、参展商最多的新纪录;另一则是,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上,来自成都的西村大院捧回公共空间奖。

幸福美好生活的定义有诸多维度,过去十二年间,成都连续12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已经证明其吸引力。

迈进“十四五”,多重机遇叠加的成都无疑还会继续阔步向前。此时,“幸福城市”要想在更加激烈的城市竞争里,始终维持这个第一,也并非易事。春节前夕,成都已经布下棋局——在成都市两会期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均有关幸福美好生活。

它可以是“大事”,如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要将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也可以是“小事”,事关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竞争力、公共服务、城市通勤等等,让扎根在此的自然人和法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和帮助。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如何帮助成都重新定义“幸福”?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为你寻找答案。

住得舒心,社区舒服,买得舒畅,质量舒美,如今正在被成都定义为城市最鲜明的竞争力。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方案》)提到了“商品市场”的目标,包括力争到2025年,新增商品住房供应90万套以上;也提到了“社区生活”,比如力争到2025年,全市符合规划的农贸市场(菜市场)达到1300个……近日,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文锋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按照《方案》,商务部门牵头的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主要从舒心居住、舒服社区、舒畅消费、舒美品质四个维度考虑。

“彰显‘快工作·慢生活’的生活特质,做优做强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比较优势。”《方案》提到。这或许也是未来五年,成都在做优做强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比较优势后,最鲜明的竞争力。

关键词 1 舒心居住

从住有所居向舒心居住转变

《方案》提出的舒心居住计划,重点在于从住有所居向舒心居住转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有关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的举措。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注意到,成都将加强全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统筹管理,全力保障住房用地需求,建立与城镇布局、人口流动和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住房供应机制,稳定住房供应规模。同时,规范发展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扩大承租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保持房价收入比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成都提出要完善监测预警、调控联动、政策协同等机制,住房租金水平年均涨幅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

在住房保障方面,成都将全面推进租赁补贴政策落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多渠道保障各类群体住有所居,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五年内力争解决25万余户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而在人才公寓方面,则提出要强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住房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还将全面提升各类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实现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这被认为是持续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方案》提出,要强化业主大会建设,规范业委会运行,并推动绿色建筑进一步提质增效,装配式建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提高建筑全生命期内绿色低碳环保性能,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1

成都将打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8大消费场景。图为街头的奶茶店

关键词 2 舒服社区

从生活社区向舒服社区转变

“舒服社区”,则落脚于城市里的人的体验感。《方案》提到,要从生活社区向舒服社区转变,其中,包括场景化营造社区空间、系统性发展社区商业和分类型打造主题社区。

场景,是成都营城的逻辑所在,在营造社区空间方面,成都提出要探索推进社区缝合,活化利用社区闲置低效空间,推动集成连片建设,实现社区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

具体而言,全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率达97%以上,构筑社区居民“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温馨家园。结合社区区域配套、人口规模和需求结构,打造生活服务集成供给的邻里人家50个。

在成都重点发展的社区商业上,也将有新的变化。《方案》提到,成都将聚焦市民全龄、全时、全新多元需求,推进社区商业优供给、聚人气、营场景、强治理,打造社区商业各类示范性消费新场景200个。同时,配置完善维修缝补、洗衣理发、家政服务、生鲜菜市等14项基础便民服务,大力发展特色文体、社交休闲、时尚购物等11类品质提升服务。搭建面向全国的社区商业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百佳社区商业企业评选,组织社区商业主题促进活动100场以上。

“标准化改造菜市场400家以上,生鲜超市超过2000个,社区连锁店达到1.2万个,新增24小时品牌连锁便利店达120家,便民农产品新消费场景超过100个”——这些数字,都将转化为成都的“舒服”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还将坚持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大力推进国际生活、运动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绿色生态5个重点类型主题社区建设,加快在地文化、产业、生态、情感、价值有机融合,建设场景驱动、资源集成、智慧宜居、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示范主题社区100个。

关键词 3 舒畅消费

从日常消费向舒畅消费转变

日常消费向舒畅消费转变——这正是《方案》提出的第三个计划:舒畅消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注意到,舒畅消费计划同样提及了消费场景营造,其中,包括增强消费载体的支撑功能,持续提升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等国际性地标商圈能级,加快建设西部国际博览城、空港新城、双流空港、成都蓉北等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还将依托城市特质,从消费空间、消费文化、消费行为等多个维度,打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等8大消费场景,推动八大类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 紧转02版

市住建局:

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

与智慧物业管理相结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成都正在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信用管理机制,落实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制度,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息量化标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信用信息量化标准进行优化。

4月7日下午在成都成华区万象城举行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专题采访中,成都市住建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张佳强透露,成都正在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与智慧物业管理相融合,未来的物业管理中将出现更多包涵政务服务、小区治理以及行业治理的跨界融合。

在日前公布的《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中,提到要推动住有所居向舒心居住转变,小区物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居家舒适度、幸福感,成都也同步制定了舒心居住计划,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提升居住品质。

除了信用管理,提升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也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比如,成都将探索建立成片式管理、管(院)委会管理和信托制等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数字经济也被视为助力舒畅消费的方式。《方案》提到,加快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完成核心商圈5G信号、移动物联网覆盖,打造数字化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同时,促进传统商贸业电商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展“云体验”服务消费新空间,拓展“云旅游”“云展览”“云医疗”“云教育”“云体育”“云休闲”新空间。

舒畅消费,也意味着品质消费升级。因而,《方案》提出了免税店、首店等一批消费场景的丰富——比如,优化口岸及配套设施布局,积极争取设立一批入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加快建设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拓宽国际中高端商品购买渠道,探索打造“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下的优质进口商品自提体验店,新建跨境电商O2O线下体验店300家。

而在城市首店方面,成都也将通过鼓励购物中心、商业运营企业、街区运营管理机构创新商业模式,招引品牌首店,引入时尚买手店、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级定制店,开设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融合店,引进“国际范儿”品牌首店1000家,提升国际化、品质化消费体验。2012年5月开业的成都万象城,营业收入连续三年排名成都市商业综合体营收前三甲,陆续引进全国首店、西南首店、成都首店55家。

关键词 4 舒美品质

从刚需消费向舒美消费转变

《方案》还提到,要从刚需消费向舒美消费转变——最为关键的转变是,要让市民和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其中,最首要的是扩大成都质量品牌影响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注意到,成都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农产品“三品一标”等质量品牌,培育一批代表“成都服务”优质形象的服务企业,引导、培育企业完善质量品牌创建及应用,提升成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成都将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包括探索实施双随机分级分类监管,开展全域信用承诺,探索开展线上信用修复常态化管理,并推动“成都市市场监管融合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平台统一支撑、大数据智慧服务、系统全面融合、服务惠民、监管共治”的市场监管信息化格局。创新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包容监管、柔性执法。

而在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方案》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商户、外资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充分参与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优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价格、网络交易、广告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充分、有效参与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还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第三方机构参与消费纠纷调处,实现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多元化。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王培哲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制图 李开红

原标题:四个“舒”字 定义成都竞争力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