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一季度成都经济良好开局背后的三大关键词

成都日报 2021-05-06 07:20

开栏语

“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经济持续恢复。随着各大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成都继续稳居全国前十。

为探寻今年一季度以来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总结成都经济发展可圈可点的过去,展望无限可期的未来,即日起本报推出“解码成都一季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21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2.84亿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经济“首季报”,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2021年一季度,不仅是今年开局、“十四五”开局,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

中国经济稳健开局的大背景之下,该如何看成都的季度报?“持续恢复、活力增强、稳定向好”,成为成都一季度经济发展的最佳概括。这个不同寻常的季节,工厂机器轰鸣,商场景区熙来攘往,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拼叠出成都经济的温暖画卷,让人们听见成都的蓬勃脉动。

成都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图为京东方液晶屏生产线。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产业生态圈

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月3日,成都电子信息企业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牛年成都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也是成都第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去年以来,多家成都先进制造企业陆续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苑东生物,走出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自动化,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极米科技,智能家居投影领域的龙头……成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力量,从科创板这块“试金石”可见一斑。

先进制造业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7.4%,基本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水平。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9.5%、32.9%、48.1%。龙头企业生产提速,30户工业龙头企业增加值增长18.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0个百分点,其中7户企业增长超过1倍。

从数据和现象出发,寻找支撑成都经济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秘密,“产业生态圈”是成都给出的关键词。成都坚持以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建设为牵引,以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通过经济组织方式创新集聚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发展扩量提质。

极米科技所属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是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元的产业。成都自2019年明确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2020年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更新“两图一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同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正式成立,汇聚政产学研用融各方力量。

如今,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极米科技、路维光电、LG化学、深天马、中光电、精电国际、TCL等企业聚集,培育壮大“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强大合力。在成都看来,产业功能区是产业生态圈的承载体,产业生态圈的打造需要集合每一个企业的力量,聚点成链。生态圈和功能区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推动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人城境业融合,形成行业竞争优势。

重大项目

筑牢经济“压舱石”

人们习惯于将重大项目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一季度,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5.6%。有效投资继续扩大,建安投资、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5.8%、29.6%,合计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这些项目能否稳稳压住成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舱”?这块“压舱石”又压在哪里?记者梳理看到,今年一季度成都开工、签约的项目中有一大特点颇为亮眼——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统计数据显示,成都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3.1%、29.3%。

从产业巨头们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成都高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在4月8日举行的第十届TIAA大会暨2021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大会上,总投资6亿元的百度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宣布落地成都高新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四川省首个智能网联示范基地,为区内相关企业提供智能网联测试和应用。一天后,腾讯宣布在成都设立腾讯人工智能科创联合体并联合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联盟。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成都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9.4%,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3.1%、47.5%。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深入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城市新样本。为此,成都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与“十四五”规划、自身发展定位和全年重大目标相融合,计划实施项目339个,总投资近9000亿元,涉及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例如在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中,成都提出2021年将完成35个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高能级新标杆项目100个,努力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幸福之城做强公共服务支撑。其中,2021年工作目标包括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万个;整合优质资源,择优遴选50个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培育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成都市文化馆新馆、天府艺术公园等天府文化地标10座;推进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全市22个智慧场馆建设,建成不少于50处市民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等。

新场景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成都正聚力打造“两区一城”创新主阵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势能显著增强:坚持“前瞻性布局、创新性发展”,深化推进“双百工程”和梯度培育计划,一季度新增新经济企业注册数2.8万户,同比增长77.7%,1—2月份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9.4%;“双千”发布会发布新场景数150个、新产品数150个,签约投资项目20个、总金额219.2亿元;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连续8个月位列全国第二。

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的同时,新产品、新场景也正悄然改变着成都市民的生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不仅是网上预约购票、二维码验票、景区流量预测,移动支付非接触消费、AR景区讲解、沉浸式互动体验等,都成为今年成都智慧旅游的新潮流。

由“智慧文旅生态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推出的“金牌解说”是成都本土研发、本土成功应用的代表之一。记者搜索到“金牌解说”公众号,点开后选择四川—成都,进入都江堰景区页面,就可以看到数位导游的照片及语音推介。点开冠军解说富华男的头像,扫二维码支付10元,无论在不在景区,都能听到都江堰36个景点的详细介绍。据介绍,富华男的解说专辑被3万余人购买、销售额30余万元,累计收听量超80余万人次。

此外,咪咕音乐着力探索“5G+VR+AI云演艺直播新业态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移动支付的智慧交通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等都是成都着力将城市场景转换为市场机会的缩影。经过部门与专家共同遴选,去年8月底最终确定了15家,其中包括3家创新应用实验室、12家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前者负责技术研发和源头创新,后者主攻场景应用和市场推广。

“成都一直在寻找实践场景的路径和载体,政府和企业合作,围绕着生产、生活、生态中的‘痛点’‘难点’,由政府确定不同的场景方向,由企业负责实验推广,共同解决城市运行中的新任务、新课题。”成都市新经济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推出两类实验室的背景与考量。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原标题:解码一季度成都经济良好开局背后的三大关键词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