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化重大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194.47%的背后

成都日报 2021-05-08 07:38

今年一季度,成都经济开局良好。在助推经济良好开局的众多因素中,投资成为有力推动者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狠抓重大项目招引储备和全过程调度促建,提增量、强质量,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

近期,多个重大项目陆续在成都落地——4月30日,成都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氢能产业生态圈打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成都率先实现碳达峰、打造碳中和“先锋城市”;4月28日,成都市双流区政府、顺丰集团、四川省机场集团在蓉签署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成为顺丰集团继北京、杭州、深圳之后的第四个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转运中心……

一个个重点产业龙头领军项目、一个个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项目,持续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将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蓝图”变为“实景图”。

一个个重点产业龙头领军项目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图为去年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 本报记者 李冬 摄

看项目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成都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与“十四五”规划、自身发展定位和全年重大目标相融合,计划实施项目339个,总投资近9000亿元,涉及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其中,2021年计划实施项目192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4月21日,在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机会清单发布会暨首次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正式对外发布,包括政府、企业两端的供需信息共422条。

5天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彭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城项目签约仪式在彭州举办。该项目将充分发挥政府、市场、高校优势,加强校地企合作,推进中医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一场签约,来自高校、企业、行业领域的专家大咖云集,观点激烈碰撞,为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城建设出谋划策。

同日还有好消息传来:根据长城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来自成都的两家企业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FITURE)成功入选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成立不到10个月公司估值便达60多亿元,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11款新冠疫苗之一,也是中国首个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FITURE)则在成立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凭借“硬件+内容+服务+AI”的智能健身理念与极简优雅的产品“FITURE SLIM魔镜”,成为居家智能健身领域广受资本青睐与市场关注的品牌。

新的形势下,成都经济正呈现“全面恢复、活力增强、质效提升、预期向好”的态势。一个个重大项目,为成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利支撑。来自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重大项目招引实现“开门红”,全市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含增资)104个,总投资1871.23亿元,同比增长77%和194.47%。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引进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55个,总投资1429.08亿元,占比分别为52.88%和76.37%,同比分别提高8个和27个百分点,高端要素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

看环境

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有效激发发展活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指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创新,也成为成都发展的最强动能:今年以来,成都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2家;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为全国第四、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都超算中心运营已为超过230家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算力服务,超260家用户完成软件适配和性能测试……

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有效激发了城市创新创造活力,市场主体活力凸显。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1万户,同比增长18.8%,其中新登记企业5.6万户,增长52.3%。民间投资持续恢复,一季度增长15.2%。企业效益显著改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倍,66.1%的企业实现盈利;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扭转上年同期亏损态势,54.5%的企业实现盈利。

“成都的企业服务做得很好,我们遇到问题,他们总会想法为我们解决。”正如戴尔成都董事总经理、戴尔科技全球副总裁张耀华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场在蓉外企交流对话会上所言,来成都投资兴业的企业也对成都的开放包容、创新创造赞叹不已。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一季度,成都引进外资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40%和174%。

事实上,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等困难, 成都市“吸引外资企业、利用外资规模”均实现逆势上涨。这样的成绩,是成都拔节生长、跨越发展的最有力证明。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对外合作持续加强。“十四五”的成都,正为在这座城市投资兴业的企业带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原标题:产业化重大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194.47%的背后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