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改造后开放 近2000件馆藏展示成都陶瓷生产史

2021-05-08 18:09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王玲)5月8日报道 成都的“东工”“西工”是什么?长了很多“脚”的瓷砚是不是成都特产?琉璃厂的地名原来来源于窑址?今天下去,记者获悉,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园区和展厅焕然一新,成都陶瓷历史文化的大门从今天起再次向公众打开。

0508_2_re_watermarked

据介绍,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馆藏器物近2000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及钱币、兽骨、铜器与石器等。青羊宫窑址也是四川省迄今为止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窑场,它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早期古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窑址内发现了秦汉陶窑、隋短龙窑与唐代馒头窑等七座窑,其中隋代短型龙窑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

0508_4_re_watermarked

0508_1_watermarked

一段绵长的城市陶瓷简史

1954年,此处古窑址首次被发现,因其位于青羊宫附近,故被称作青羊宫窑,又因此处窑场的生产年代集中在隋唐时期,又称“隋唐窑址”。1985年12月,成都市政府批准组建成都隋唐窑址文物保管所,并公布该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羊宫窑以烧制青釉瓷器为主,属南方青瓷窑系,是一处具有浓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窑。从秦汉时期开始,青羊宫窑所在地的陶瓷器制作与生产持续时间长达千年之久,隋唐时期,紧邻成都的青羊宫窑更以丰富的产品供给成都,成为城市经济与文化生活生动而靓丽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考古与科研价值。在展厅中,观众还可以通过图版介绍了解一下“东工”“西工”与青羊宫窑的关系。

0508_3_re_watermarked

0508_5_re_watermarked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馆藏器物近2000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及钱币、兽骨、铜器与石器等,大多为民间日用器皿、文房用具等。即将开放的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共设三个展厅,基本陈列“锦江侧畔话陶瓷”通过抟土成器、秦砖汉瓦、城西窑业、成都平原的瓷器四个单元,全面展示了成都平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生产历史,突出介绍了青羊宫窑的兴衰过往。

一起锦江侧畔话天府陶瓷

从成都平原最早的陶器,到秦汉时期的陶构件,从川西名窑青羊宫窑的青瓷,到唐宋时代成都窑场的白瓷、黑瓷生产,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勾勒出一幅成都平原的陶瓷极简史。

博物馆内,西晋至南朝时期的一件青瓷虎子非常显眼,这件成都地区出土的文物分外可爱,就像一只趴着的小老虎,昂着脑袋,张嘴大吼,背上还有一个提梁。据了解,这件虎子出土于汉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这类瓷器产品在长江中下游较为常见,在成都平原出土则较为少见,是一件结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早期青瓷佳品。此外,在“城西窑业”部分,记者还看到了一件出土于青羊宫窑址、造型独特的文房用具多足瓷砚。它的砚身为辟雍砚的造型,砚身周围密布像马蹄一样的砚足,在众多展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0508_7_re_watermarked

0508_6_re_watermarked

在二楼展厅,观众还可以看到四川地区的其它古代窑场。比如四川青瓷窑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邛窑。邛窑早期以烧制青瓷为主,隋唐以来,创烧了独特的高温釉下复合彩和邛三彩瓷器,开辟了陶瓷装饰的新篇章。展厅内陈列了从唐代到两宋时期深受百姓喜爱的瓷器,有文房、花器、茶具、陈设、玩具等,这些瓷器反映出宋代成都人精致多样的生活。

磁峰窑生产的白瓷以及金凤窑生产的黑瓷也是一大看点。

一道体验活色生香的康养陶瓷

红星新闻网记者还了解到,博物馆恢复开放当天,除了逛展览、看文物,还可以参观围绕生活美学打造的“康养陶瓷”文创体验空间,参加“康养陶瓷”美学雅集及陶艺体验等活动。

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学雅集活动包括康养陶瓷系列原矿材料展示、文化沙龙、焚香鼓琴、茶艺表演四个板块内容。其中,文化沙龙将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清、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成都市广告协会专家成员马丽娃、四川省陶瓷产品监督检验站站长袁安之、造型顾问王全文等艺术、材料、医学、文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康养陶瓷”做主题分享和交流。

博物馆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附2号

试运行时间:2021年5月8日起

博物馆电话:028-81296060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