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站10岁 见证成都10年蝶变

成都商报 2021-05-09 08:15

1

如今的成都东站 

2

10年前,成都东站开出的首趟列车

10年前的5月8日,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火车站——成都东站正式投用。

10年前,成都火车北站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10年后,成都东站接过使命,日发送旅客约30万人次,成为新“城市名片”。

成都东站的10年,是成都交通不断拓展的10年,也是成都蝶变的10年。

成都东站的10年,是成都交通不断拓展的10年,也是成都发生巨变的10年——

成都市环线道路从一环、二环,不断拓展至今天的五环、六环(第二绕城高速公路)

成都市铁路通道从单一化的普速铁路,拓展至成渝、西成、成贵等多条高速铁路大通道

成都市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是10年前的近3倍,GaWC世界城市排名跃升至第59位

日发送旅客量

从3000人次增至最高峰约30万人次

今年5月1日,成都东站迎来客流高峰,日发送旅客量首次突破约30万人次。游佳是成都东站的老员工,她不由感慨10年来城市与车站的巨变。

“2011年5月8日成都东站正式投运,当时经常有旅客抱怨,你们这个地方咋这么远哦。”游佳回忆,10年前,东站的高科技设备着实让别人羡慕了一把,但也面临交通不便的难题,地铁未开,出租车不愿去,公交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

10年过去,成都东站的日发送客流从最初的3000人次增长至最高峰约30万人次,与之相伴的是成都市的发展。成都市从最初的一环路、二环路,拓展至今天的五环路、六环路(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成都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实现腾飞。数据显示,2011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854.6亿元,2020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77万亿元,全国城市排名提升至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作为一个老员工,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们的穿着打扮越来越时尚。”游佳告诉记者,10年前,到成都东站坐车的人会带干粮、准备泡面,现在车站内的餐馆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多条高铁大通道

提升成都要素集聚能力

细数成都铁路发展历程,近十年来发展迅猛。从2011年至2021年间,成都先后于2014开通成绵乐城际客专;2015年成渝高铁开通;2017年西成高铁全线通车,2019年成贵高铁正式通车,2020年成渝高铁升级为成渝城际铁路。从成都东站出发,最快约1小时可达重庆,4小时可到兰州、西安,8小时可达广州、北京,12小时可到上海。成都与全国的连接,更为迅速便捷。

“高铁提升成都对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通过高铁成都对要素的吸引范围也更远。”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杰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高铁的建设,也意味着成都通达各地的交通成本大幅下降,通勤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促进成都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间协同化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撑。

交通不断完善,成都的经济也迎来高速发展。

2014年,伴随着IFS及远洋太古里开业,成都GDP在这一年突破万亿大关,这座位于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正式迈入“万亿俱乐部”。

2017年,成都市颁布人才新政,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蓉漂”可直接落户,并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安家补贴。

成都的城市发展跨越龙泉山实施“东进”,延续千年的“两山夹一城”格局将变为“一山连两翼”。

便捷的交通,安逸的生活环境,吸引着来自全国的创业者。正如许多创业者所言,人才供给、生活成本是成都的创业优势。

搭乘“复兴号”

西部增长极正在驶来

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同年底,成都首开至重庆的复兴号动车组,成渝间的时间距离缩短至仅1小时,成渝双城旅行更像是“同城出行”。

“早上8点从沙坪坝上车,9点到达成都东站,9点45到达公司开会,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样的双城生活。”高飞在他的朋友圈这样写道。4年前,高飞来到现在所工作的企业,往返于成都、重庆之间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复兴号为成渝间架起一座便捷通道,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借助这条通道,实现两地间往来。今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双城经济圈地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6.6万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实现增长。

2021年,川渝又联合推出涵盖综合交通运输、现代产业、共建西部科学城等领域的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交通作为其中的先行者,“十四五”期间,成渝中线、成昆铁路复线、成兰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渝昆铁路等铁路通道将加速建设。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锚定了中国“第四极”的位置。未来,成渝地区铁路通道的愈加完善,将为“第四极”发展提供交通支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