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楫
成都日报 2021-05-12 08:13
成都国际铁路港
厦门港的航线连通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枢纽港口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1921年,一条“红船”扬帆起航,追波逐浪踏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艰辛而伟大之路。
百年后的今天,繁忙的港口百舸争流,潮起潮落间通江达海,推开了一扇扇大门,开启国际合作共商共享共建的新丝绸之路。
厦门、福州与成都,彼此东西相望,千里之遥,因为开放却紧密相联——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陆海联动共同推开开放之门。
秉承红色精神,同属开放前沿,我们跨行千里,从成都出发分赴厦门、福州,追寻红色足迹,试图打开红色基因下的开放密钥。
寻根追迹 奋力逐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一抹“红”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飘扬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展”正在举行,一波接一波的参观团队纷至沓来,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自今年3月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刘文生说。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今年3月5日,“开天辟地”大型展览在这里拉开了党史系列专题展序幕。
走进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圆形内广场,一座表现出团结奋斗、追求光明幸福的巨型铜雕《奋斗》特别抢眼,振奋人心。
作为福建全省最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陈列展出革命文物800多件、历史珍贵照片800多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翔实地介绍了红色福建的革命历史。
刘文生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于1998年11月建成开馆,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主题陈列、辅助陈列和临时陈列互为纵深、相辅相成,努力用福建视角去讲述国家命运,努力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在纪念馆的展列柜中,静静躺着一枚缀满绿色铜锈的子弹头,这枚子弹在叶飞将军体内停留长达66年。那绿色铜锈承载着“红色”故事,也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大无畏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福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是全国著名的‘红旗不倒’革命老区。”年轻的纪念馆讲解员葛璇记不清自己接待了多少名参观者,但每一次解说都让她和参观者受到一次精神洗礼。
碧海蓝天、海鸥飞翔、巨轮远航,正如“红色福建”陈列结尾的“继往开来,扬帆远航”这一主题,回首百年路,踏上新征程,信仰之火熊熊燃烧,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奋进力量生生不息。
A
东西奋楫 陆海联动
晴朗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奋力奔跑,追逐着洁净的蓝天。厦门东渡港区码头,空中飞掠而过的飞机声音,与碧海中货轮的汽笛声相呼相应,空中丝路、海上丝路同框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厦门,向海而生、向海图强,以海洋般的开阔胸怀,吞吐着世界的风起潮涌。“从这里延伸而出的内外贸航线已达161条,其中外贸航线达113条,连通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枢纽港口。”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骆文宇一边指着厦门港航线图一边解说。
从没有名次的支线小港,到一举突破成为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世界强港,厦门港用了34年。这腾飞之路上,离不开与时俱进、创新驱动。
“坐在室内操作就可以实现集装箱装卸作业了。”自2005年开始,陈树林就一直在码头从事装卸工作,与以往需要在室外顶着烈日作业不同,现在他在室内吹着空调就能完成装卸作业,因为这里有创新研发出来的全国首台半自动桥吊远控系统。
位于东渡港区的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外观酷似一个巨大集装箱,展示大厅采用年轮排列设计,突出厦门港千年发展史。这里集观摩与体验于一体,汇聚各方航运要素,直视海天码头港区操作第一线,融合展示厦门港在智慧、绿色、信息港口建设取得的成就。
“桥吊远程控制、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等自主创新项目水平为全国一流,获得了‘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大奖。”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吕海说,从厦门港的智慧化、现代化、国际化,可以看到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
紧邻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的,是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2014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为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的中国第二批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厦门自贸片区揭牌成立,至今刚好第六个年头。
因为开放,因为自贸区建设的创新举措,成都、厦门东西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走在了一起。
2015年8月,国内唯一连通自贸区的厦蓉欧班列,满载出口货物自厦门自贸试验区海沧园区驶出,经过成都终抵波兰罗兹。这是成都中欧班列的延伸班列,实现了陆上和海上新丝路的有效对接,开启了成都与厦门自贸区的互联互通。
不仅如此,成都、厦门两地海关还展开合作,依托区外保税维修专用账册,建立综保区货物在境内外发保税维修的创新模式,替代原有进境“修理物品”监管模式,大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自贸区内企业节省物流费用40万元以上,物流平均耗时压缩5-7天;区外承接维修业务企业约节省50万元关税成本和300万元担保资金。这一创新模式,使区域内外发企业和区外承接企业同时受益,提升了区域内外维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在福建采访期间,一个好消息从成都传来。今年4月26日,是成都中欧班列开行8周年。这一天,成都中欧班列再次上新,新开通的两列班列分别连通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费利克斯托两个境外站点,打通了成都至欧洲最远城市的海铁联运通道。截至目前,成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8000列,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3000列。
“现在成都已拓展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畅联境外61个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副主任雷庭称,经过8年发展,成都国际铁路港坚持“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成都陆上丝路四向拓展的同时,空中丝路也畅达全球。今年6月30日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都是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很快,厦门也将拥有自己的双机场。早在2007年,厦门就启动了新机场规划建设,最近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悉,厦门新机场最快将于年内开建,计划于2025年基本建成。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港历史上就是“五口通商”的重要口岸,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改革开放重要的窗口和门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成都的开放底蕴。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
“我们正加紧谋划在成都设立航运业务驻点,依托成都、厦门各自口岸和通道优势,强强联手做大陆海联运这篇大文章。”骆文宇说,他们已关注到今年一季度四川GDP增速达15.8%,这成绩很了不起,也显现出了其发展活力。
B
蓉榕相融 相来相往
福州,简称“榕”;成都,简称“蓉”。这两座简称同音的城市,继承着共同的红色基因,有着开放、友好、包容的众多相似之处,彼此开展着紧密的交流合作。
采访组在福州采访期间,恰逢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四川首次以主宾省身份亮相福州,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四川展区,展示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现场的三星堆、大熊猫、天府绿道等四川元素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现出的区域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福州以举办数字峰会为契机,集中力量发展数字经济,其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6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了25%,现已拥有数字经济上市企业37家。
作为全国六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四川也提出“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的目标。成都作为核心区域,在这场“国家试验”中肩负着重任。在现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反制平台等一系列精彩内容,全方位展示了数字建设成就。
早在201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并提出六大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发布的《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22年,成都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预计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三,为全国首批法定数字货币支付试点4个城市之一……成都在数字领域频频发力,成效初现。
如今,成都的数字经济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构建各类要素高效链接的数字生态。”
蓉榕相融,紧密合作,还在民营经济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成都首个异地商会——成都福州商会,多年来搭建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蓉榕两地经济合作、交流和发展,为蓉榕两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贡献。
“商会现在会员企业超过600多家,年生产、销售、贸易额达1700多亿元,累计投资达2500亿元。”成都福州商会秘书长唐世才称,成都福州商会由在蓉在川投资兴业的榕籍闽籍各界工商人士组成,目前在蓉福州籍乡亲达13万余人,商会在行业人员相对集中领域和行业已相继组建了石材、食品、钢材、闽清、青年五个分会。
相来相往,传递梦想。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百年后的今天,红色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回归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敞开大门,百舸争流,站上新征程书写着又一个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成都日报锦观迎接建党百年报道组记者 高筱娟 李影 何晓蓉 杨富 夏杰
摄影 曾书睿
视觉设计 陈杰 江蕊松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