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 碳中和”下成都如何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来听专家支招!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5月19日报道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从全国来看,将对成都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今日,成都“碳达峰、碳中和”专家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会议围绕政策措施,技术路线、技术趋势、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企业技术需求等议题,来自川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成都优势
实现双碳目标优势独一无二
在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张九天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都从全国来说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一极,在国家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成都已具备了较好的能源结构;在科技创新基础上,成都高校院所林立,创新资源集中;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对人才吸引力与日俱增。可以说,立足成都的资源禀赋,成都优势显著。”
“关键是要把成都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张九天认为,这就需要跳出成都看成都,在产业发展方面,既要从国家政策方面全盘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也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攻破关键节点;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接轨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和产业变革趋势,挖掘科技潜力,利用好科教资源,让绿色低碳的技术在成都落地生根发芽,“从全局上看,成都可以选择有优势的领域做综合性示范点位,哪怕在小园区打造出一个零碳低碳的创新示范区,在全国也是独一份,从微观入手,可以鼓励企业在零碳创新上发挥更多的创造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表示,成都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这对完成双碳目标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自提出双碳工作以来,成都强调发展碳综合产业,在工业领域考虑产业调整布局。作为高校的西部聚集区,成都研发基础良好,科技研发平台多、科技支撑能力强、对交通统筹协调力度大。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率提高,需要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住房,对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都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对能源需求将大大增加。”
王灿表示,从整体看,成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接下来,成都可通过探索四大技术路径实现碳零排放,首先需要电气化100%普及,在电能不能满足需求的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此外,大力发展负排放技术,实现碳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与植树造林齐头并进,“针对非二氧化碳减排关键技术,开展碳捕集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等先进技术研究与示范。从长远看,双碳工作分为近期的碳达峰目标和远期的碳中和目标,城市化带来的‘弊’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步抵消。”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成都科技企业抢先布局
通威集团作为全球农业和光伏行业的领先企业,目前来看,是全行业首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民营企业。通威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碳资产管理总监汪军表示,通过推动全厂数字化建设,化石能源逐步替代等方式,通威集团已提前规划、布局,并正在积极起草、推动行业相关“碳中和”标准建立。
“未来一定是多元化清洁能源共存的时代。”据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章介绍,公司正推出以旧换新的技术与产品,并依托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管理创新,助力城市减污降碳。“公司依托四川大学研发实力,以催化剂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研发天然气、柴油、汽油等燃料发动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以及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陈启章表示,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企业提供补齐、整合产业链的技术支持,希望未来涌现更多的新能源应用场景,为本地产业率先提供应用支持。
从能源行业和电力行业来看,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战略和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恒认为,绿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大约20%的节能减排工作都要通过绿氢来完成。“我们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大巴在成都也运行了很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PEM技术的成本和材料寿命两方面进行科研攻关。”郑玉恒说道。
从金融角度看,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蒋洁萍认为,对交易所而言,金融是否支持绿色技术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技术应用以及市场转化程度。
加快制定科技行动方案
强化技术创新供给
“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成都接下来如何寻求进一步突破?与会专家也纷纷建言“支招”。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江霞指出,目前成都90%电力都已使用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接下来,可关注跨行业的工业流程再造,并做出“成都特色”。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成都要如何布局?江霞也给出了她的建议,“我认为成都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成都应对重点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做一个系统‘画像’;其次,可以对标国内外城市,制定成都科技行动方案;第三,应该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施工图’。同时,应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并可以建立‘天地一体’的碳中和大数据系统,推动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重点工程建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新增多少二氧化碳?要把二氧化碳降下来,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城市发展必然离不开能源消耗,但能源属性会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加大光电水电风电及其他清洁环保能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城市发展‘全盘棋’中的关键之举。”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楚英豪说道。
“聚焦成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作为能源领域的研究机构可以从能源的供给侧以及能源的消费侧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程青看来,四川具有良好的水电优势,能源清洁化比例较高,但是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来说有非常大的挑战,“如何来应对挑战?加速升级和改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们探索的一个方向。”
同时,程青建议,针对电力系统甚至是整个电力行业来说,想要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应用,数字化技术需要进一步融入到行业,“在能源领域我们目前有33个研究团队,90%以上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致,我们将持续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