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成都商报 2021-05-29 08:11

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走进三星堆 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现场获悉,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遗址公园,持续推动三星堆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28日,“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推介会邀请3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零距离感受三星堆考古。

三星堆遗址于1927年发现,1934年开展了第一次考古发掘,1963年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考古发掘,1986年发现了两座“祭祀坑”,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和陶器等1720件,让三星堆遗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十二五”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主要围绕聚落考古开展。

2019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内34家科研单位和院校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所在区域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新发现“祭祀坑”6个,截至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上千件。其中八号坑灰烬堆积层发现大量青铜神树碎件、小型人像等中小型铜器,已提取黄金树叶、金箔、青铜器、玉器、石器等文物。目前灰烬堆积以下的黄色沙土堆积已经显露出来,同时开始暴露出多根大型象牙,表明沙土堆积之下应当掩埋有较为完整的大型器物,这也与前期的电磁探测数据相吻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新发现的圆口方体铜尊、拱手立人像以及口部附加龙形附件的铜器,无一不再现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表面的纹饰等都是古蜀文明与国内其他地区密切交流的见证,其中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更进一步展现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

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说,这次推介会是“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希望通过联合主办这一主题活动,让国内外民众更好地了解三星堆文化,更深地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进一步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6个“祭祀坑” 出土千余件重要文物

新进展

记者28日在三星堆“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获悉,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在提取一批象牙后,大量珍贵文物露出真容,此次发掘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

⎔三号“祭祀坑”:

3号“祭祀坑”的青铜器

埋藏文物以青铜器与象牙为主,两者数量均已超过100件,包括铜顶尊人像、圆口方尊、铜顶坛人像、青铜神树、大型青铜面具等,此外还发现了玉石器、金器、海贝等遗物。其中大型青铜面具宽135厘米、高74厘米,一件青铜器为立人双手上举顶着方坛造型。另有一件铜顶尊人像非常罕见,通高115厘米,下部为一尊跪坐的铜人,双手合握于身前,头部顶一块方板,方板连接青铜大口尊,尊的肩部有精美的龙形装饰。

⎔四号“祭祀坑”:

4号“祭祀坑”的玉器   新华社发

灰烬堆积里发现蚕丝蛋白,这是首次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丝绸,此外还发现竹、芦蒿及楠木等植物的灰烬堆积。四号“祭祀坑”出土文物众多,截至目前已提取文物534件,包括象牙、金器、玉器、石器、铜器、陶器、骨器、纺织物和漆器等。青铜器有扭头跪坐人像、有领璧、戚形方孔璧、戈等,玉器有琮、凿和有领璧等,金器有带饰、树叶形挂饰以及圆形箔片等。

⎔五号“祭祀坑”:

5号“祭祀坑”,考古人员清理新发现的金面具残片

文物以各类残片、珠饰等小件器物为主。坑内埋藏不少圆形穿孔的金片,疑为附着在衣服上的装饰。截至目前已经提取各类文物146件,包括象牙及象牙器、金器、玉石器和铜器等,以金面具、鸟形金饰最为重要。部分象牙雕刻有弦纹、云雷纹、羽翅纹等纹饰,纹饰十分规整、精细,部分纹饰线条宽度不足50微米。

⎔六号“祭祀坑”:

发现1件保存完整的“木箱”,内侧涂有朱砂,为三星堆首次发现。“木箱”长1.7米、宽0.57米、高0.4米,四周侧板形制完整,但已炭化。

⎔七号“祭祀坑”:

刚发掘到文物层,在仅1米长、0.6米宽、0.1米深的长方形解剖坑里,已经暴露出10根可分辨个体的象牙。

⎔八号“祭祀坑”:

目前已提取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金箔、石器等。较大型的青铜器多被有意识地打碎,主要来自于青铜神树。中小型的青铜器主要包括铜铃、铜贝、铜戈和小型跪坐铜人像等。玉器主要包括璋、斧、凿、管以及大量玉珠等。在灰烬堆积中还散布不少金箔,部分可辨是黄金树叶。除此之外,在部分铜器残件表面发现了未完全燃烧的纺织物残片。目前灰烬堆积以下的黄色沙土堆积已经显露出来,同时开始暴露出多根大型象牙。

国宝级文物亮相

总高达1.15米的顶尊人像位于祭祀坑南侧。青铜人的造型是这般奇特:跪姿、着绣花短裙、双手叉指合拢、头像大眼咧嘴,表情夸张、神态虔诚。人像头顶着有龙形饰件的青铜尊,这件将人与尊组合为一体的大型青铜艺术品在中国与世界均属首次发现。 铜尊在中国商代是重要的祭祀礼器,也是贮盛美酒的重器,是中华文化中“尊敬”、“尊崇”、“尊重“、“尊贵”寓意的表达。跪姿顶尊人像将三星堆独持人像造型与尊造型相结合,彰显三星堆与中原商王朝的紧密联系,描绘出三星堆虔诚而神圣的祭祀场景,展现了三星堆独特的信仰世界,堪称中国商代青铜器艺术精品。我有一尊酒,虔诚献尊神,由这顶尊铜人像,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三星堆人对天地万物的特殊礼敬。

专家解读

北大教授陈建立:

黄金使用方式证明 三星堆仍属于中原系统

北京大学深入参与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新一轮考古。5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建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四号坑以外其他新发现祭祀坑的年代测定仍在实验中,结果出来后会第一时间公布。

在他看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一般用作器物装饰,这是受商王朝影响区域的文化特征,整体上来看三星堆依然没有脱离于中原系统。

今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检测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四号坑的测年结果已经公布。”陈建立透露,其他祭祀坑的年代测定工作,他们目前还在陆续、紧张地实验。

陈建立认为,测年工作对于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没有准确的年代,任何讨论都难以进行,很多问题也说不清楚。”他直言,具体的年代测定需要采样、科学实验和处理,得出的结论才能令人信服,“今天确实没有新的结果,如果有新成果会第一时间公布。”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一般是金箔、金片,多是应用在漆器、青铜器表面用于装饰。”陈建立提到,有一些出土的黄金是和绿松石在一起摆成了龙的形状。“在我看来,这样做应当是强调与青铜器本身颜色的差别,即通过青铜器合金配方、黄金的配方展现出颜色差别。”

陈建立进一步提出,黄金用作器物装饰,而不是应用在人体上——例如耳环、鼻环,这是三星堆的特点,实际上这也是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和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的特点。“黄金用作装饰,“是以商王朝为中心区域的文化特征。”陈建立表示,从黄金的使用上来说,尽管三星堆在造型上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整体上来看依然没有脱离于中原系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馆员郭建波:

发现丝绸为发现文字提供了物质载体

对于丝织物的发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馆员郭建波表示,对一号祭祀坑的排查是为了对新发现的器物进行预判,比如之前出现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哪些材质的器物上才会有纺织品的出现。目前,“我们对青铜器上进行分析、筛查后发现有大量的(丝织物)的存在。所以,对新发现的祭祀坑的器物,包括丝织品的发现,有了一定指导。”

为什么丝织品会附着在青铜器上呢?郭建波表示,因为青铜器为丝织品保留提供了生存条件。

为什么还要在新祭祀坑中寻找丝织品?“第一,找到丝绸就实证了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其实已经有了丝绸实物的发现。”郭建波说,青铜大立人的衣着,实际上表现了非常发达的纺织工艺,肯定就预示着有丝绸或者有丝绸工艺的存在。所以,现在就印证了在三星堆时期,其实已经开始用丝,有了完整的用丝制度而且有非常发达的纺织工艺。“第二,目前,三星堆并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或符号。我们推测,这些文字或符号,或许附着、书写在一种有机质上,包括漆器、木器、丝绸,也就是说,发现丝绸为发现文字或者符号提供了一个物质载体。”

那么发现物质载体后,书写材料有什么呢?郭建波认为,可能是朱砂、墨等。在一、二号等几个祭祀坑中,可能就存在朱砂。所以,当发现了能够书写的材料存在,那么书写时一般会添加的胶,便是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想在丝绸发现的基础上更往前推一步,看能否发现文字或符号。”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两者之间,此消彼长

在推介会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谈及三星堆日前最新出土的金面具曾在金沙遗址出土过相似文物,是否能判定两者之间关系。王巍表示,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三星堆衰落后,紧接着在金沙兴起,“现在看来,一边还没有结束时,另一边就兴起了,有时间上重合的部分。”他认为,三星堆和金沙出土了很多相似的文物,“咱们成都平原非常有意思,大约从5000多年前才有比较多的人进入成都平原,他们从哪儿来的?从甘肃那边。”他说,黄河中原地区的人先到甘肃(再到成都平原),从陶器上可以看出来,古蜀国第一代王,住岷山石室。而且很多传说和考古上的研究有一定吻合,所以现在考古学家不再(轻易)否定那些传说。

上世纪末,冶金术、文字、城市被认为是表明一个文明的存在,但是王巍认为,现在我们通过全世界范围内看,这三要素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玛雅文明便不存在冶金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彭亮 邱峻峰 曾琦 综合新华社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