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为民实事
成都日报 2021-05-31 07:32
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了解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成都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市长远发展和市民现实需求,聚焦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最关心的10个领域,由市幸福办牵头,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系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高效抓好民生民心工程建设、聚智聚力引导市民共创幸福生活,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
开门纳谏收集群众“急难愁盼”
市民观察员走访10余万人次
市民、企业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事有哪些?以问题为导向,成都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各层次意见建议。为此,创新建立市民观察制度,组建首批788名市、区(市)县两级市民观察员队伍,依托天府市民云建立全时段开放网络观察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智囊团队组建专业观察团,构建常态化观察、监督、建言及意见办理机制,形成“市民观察+专业观察+网络观察”三位一体的社会观察体系,全面拓宽市民群众诉求表达途径,确保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民意、贴近民情、符合民愿。
截至目前,成都已组织开展各类观察500余次,累计走访群众10余万人次、企业2300余家,收集并办理“力争世界幸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落户成都”“缓解绕城高速拥堵难题”“利用剩余空间建设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等观察员意见建议近万条。值得一提的是,金牛区、武侯区等区(市)县在组建市民观察员、网络观察员、专业观察团“三支队伍”的基础上,还分别创新建立媒体观察团和专家观察员制度,多角度全方位收集群众诉求、发现市民需求,真正做到思路从群众中来、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与群众共享。
推动实施重大项目
全面增进群众福祉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筑基工程。成都坚持利民导向和实绩导向,成立市级层面工作专班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组建10个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推进组,印发《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10项主要任务和38条具体举措,梳理推出涵盖“十四五”时期项目339个、总投资近9000亿元的项目清单,其中2021年计划实施项目192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与此同时,同步建立每月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季度机会清单发布会的项目建设竞赛机制,以系统化、场景化、市场化思维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责任单位比学赶超,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成果回应社会关心、民生关注。
截至目前,各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
全市累计新增商品住房供应超过3.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500户,启动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租售工作2000套,开工建设150个社区综合体,首批建成75个示范点位;2021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和5所特教学校已开工建设,新晋三甲医院12家、三乙医院6家、二甲医院4家,297家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顺利完成,开展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2.5万余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37场次,举办16项青少年赛事,累计参赛人数达1.9万余人,参赛人次达23万余人;建成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现累计汇聚双创孵化载体312个,为410个初创项目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开展“我为成都营商环境4.0建言献策”活动,打造“蓉易办”营商环境品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区域通办”,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正式上线运营“成都停车”客户端,接入全市2400余个停车场、近52万个停车泊位;启动22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实施棚户区改造730户、“城中村”改造353户,有序推进21条特色街区打造;启动实施“金角银边”示范点位60个,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00台;建成天府绿道4627公里,实施龙泉山增绿增景4500亩。
分批建立100个示范调研点
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
记者了解到,成都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国家高端智库合作,聚焦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开展国内外城市比较分析和群众关心问题实证分析,已形成3篇决策参考报告和10个幸福美好生活特色案例,计划全年形成《对标城市动态》《调查研究》《智库之声》等刊物20期以上,完成幸福美好生活重大课题研究10个以上。
以可量化、可分析、可感知为导向,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着力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幸福城市监测评价指数。建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数字化决策调研平台,在全市分批建立100个示范调研点,构建线上与线下联动推进、理论与实践互相支撑的研究体系,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为全市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据了解,当前,成都正全力支持西南交通大学与联合国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合作,推动在蓉设立“世界幸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并以成都实践为重要样本形成和发布世界幸福城市治理指数,努力在世界城市探索幸福美好生活路径和标准中走在最前沿。
城乡社区成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前沿阵地
在成都,每一个城乡社区都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前沿阵地。
聚焦公园城市建设、“爱成都·迎大运”等主题,成都正常态化举办社区微宣讲、社区运动会、社区达人秀、社区旅游节、社区故事荟等系列活动,打造市民可感可及可参与的幸福生活场景,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吸引近百万市民参与。联合开心麻花、喜马拉雅等广受市民群众欢迎的专业团队,专题策划“让世界听见美好成都”幸福发声行动、“蜀你幸福·麻辣锦秀”全民小品大赛、“幸福大讲堂”、幸福专题知识竞赛等牵引性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主题,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激发市民情感共鸣。
数据显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启动以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媒体热烈发声、市民广泛赞誉,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媒体及平台累计推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稿件、新媒体产品8000余条(个),全网点击量达4.5亿次。
本报记者 侯初初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