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丨永跟党走 逐梦前行——今朝更好看

成都日报锦观 2021-06-02 22:09

总书记的上海足迹

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2007年3月30日下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和上海市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兴业路76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这是他3月24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第一次公开活动。

在上海工作7个多月,习近平先后三次前往瞻仰一大会址。在习近平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他在上海工作的7个月零4天,时时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是如何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推进好。他多次与上海的干部说,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成都日报》版面图↑

日出东方 风华正茂

170多年前,两个年轻人,不满30岁的卡尔·马克思和小他2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不到3万字的党纲。

1848年2月,纲领的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诗一般的语言写成的《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共产党宣言》发表72年后,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

从此,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建立人民共和国,到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再到迈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总能形成对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迎来建党100年的伟大时刻。

穿越百年,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真理之声仍然震烁寰宇,昭示未来。

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两位伟人不断向世人传递这样的重要观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营,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探寻的正是红色基因如何为发展注入磅礴伟力,在其中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脉搏,汲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前行力量。

从安静肃穆的中共一大会址到紧张忙碌的上海港,从提出七个“第一”的中共二大会址到国内创新高地张江科学城,从国福路51号陈望道先生旧居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上海,感受到的是百年沧桑巨变,是彼时的旧世界,如今已换了人间。

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产生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影响、所赢得的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雄辩地证明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我们党要努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2017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落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

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同170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中的“告诫”与“教诲”,在话语体系上高度一致,在思想方法上一脉相承。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这艘巨轮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看到马克思的伟大学说藉由中国道路展现的“真理之光”,让更多人向“一种严谨的学说,一种科学的制度,一种深邃的思想,一种美好的理想”脱帽致敬。

今天,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走进马克思,感叹“马克思靠谱”;在欧洲,“马克思主义再一次成为了时髦”,各界精英们开始到《资本论》中寻找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则在短短数年内,以24个语种、27个版本、660多万册的发行量,热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影响的大都是主流人群”。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今朝更好看

“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位于上海福州路的上海书城,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正在进行着一场红色主题分享。台下,年轻人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叶辛提道,“红色书写不能满足于对革命先烈及地标的简单介绍,或是流于单一史料的陈列,而是要尽可能沉下去,融合历史与现实,倾注感动与情怀。”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百年来,红色历史在上海的演进,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财富。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陈望道旧居,瞿秋白故居,左联会址纪念馆……这是印刻在红色丰碑上的一道道足迹,是竖立在红色历程中的一个个坐标,是深埋在红色记忆里的一条条脉络。

走进、触摸、体验,更是为了致敬、继承、发扬。每一个红色遗址,都蕴含着值得后人传诵的故事,都充满着信念与执着、艰辛与奋斗、坚忍与牺牲。

信仰的旗帜下,一抹鲜艳的红色,耀眼夺目,绽放光华。

【壹】

中共一大会址前,游人络绎不绝。100年前,13位选择了信仰的革命者,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是这一群热血青年,让那颗从遥远西方“盗来”的火种,最终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

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首版时封面书名印错,居然还一售而空。1920年4月,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那一年,他29岁。

这些19世纪的80后、90后有志青年,拥有着不同的年龄、家境和经历,但却有着一样的执着追求和理想信念。100年前,正是在信仰的指引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担。

“那一代人的精神,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振兴,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谈到自己的父亲陈望道,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退休教授陈振新满怀深情。“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但仍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100年前90后那种为国家为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今天的90后仍要继承和大力加以发扬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信仰,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信仰,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贰】

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10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却赋予了这段时光不凡的意义。

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史册上自强不息的传奇。

站在外滩,眺望一江之隔的浦东,灯火摇曳处,一座座地标大楼言说着上海蝶变的历史,更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历程。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30年间浦东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映射着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每秒,上海证券交易所平均发生交易2380万元,年交易额全球排名第四,总市值排名第三。

每天,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吞吐集装箱超过1万标箱,世界最大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昼夜繁忙。

每月,张江科学城里诞生约300项发明专利,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集聚。

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旧中国巨变的根源,新中国腾飞的动力。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浦东开发开放30余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这条路,是中国迈向更远征程的必由之路。

【叁】

一条信仰铸就的道路,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变历史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一次次大胆探索中,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更为深邃广阔的历史时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4月2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举行,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展望新征程,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跨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肆】

100年来,我们越过枪林弹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从上海到成都,从东部经济高地到西部开放前沿,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中国的开放重心也在调整,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成都传统的地理劣势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这意味着成都的定位不光是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也可以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看来,在中国的城市格局中,成都是一座“软硬”兼备的城市,“除了国家战略机遇带来的硬实力提升,更重要的还在于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幸福感从何而来?通常的印象都是:美食、美景、休闲生活,但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民生。郑宇举了一个例子,“去年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居民渡过生活难关,成都率先鼓励地摊经济,全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解决居民的痛点,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这就是成都这个城市的底色。”

“成都有个词叫‘巴适’,希望你们在这里工作生活都能‘巴适得很’!”4月20日,在四川考察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蓉漂”们寄予了“幸福”的祝愿。

世界最长的绿道编织出城市最美的“陌上”,公园城市正在从层层叠叠的绿意中生长;新经济活力四射、“千年商都”的城市特质,依然在成都的脉搏中勃然跃动;天府文化的浸润下,魅力无穷的城市汇集着浓烈热情,来自全球的艺术在此闪亮,世界的和声于此唱响……

对于成都、对于上海、对于中国的城市、对于中国人民——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前行的道路始终如一。

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是选择,也是实践,是大江大海的奔腾,也是一枝一叶的生长。

20世纪90年代,站在杨浦大桥桥头,望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的新上海,小平同志慨叹,“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今天,我们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所经历与所收获的,都将汇成“中国道路”的强大能量。我们心中的信仰,也必将化作肩上的担当、胸中的力量,创造下一个百年的辉煌。

成都日报锦观迎接建党百年报道组记者/拍摄 孟骅 朱仑 何宏 吕甲 马玉宝 张朝杰 后方支持 庄伟伟 张帆 视频后期 张朝杰 摄影 吕甲 视觉设计 陈杰 江蕊松

原标题:信仰丨永跟党走 逐梦前行——今朝更好看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