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日报 2021-06-10 07:24

高新区奥克斯广场的医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方便市民在家门口直接办理多项医保业务 本报资料图片

“我本来打算去营门口的医保服务大厅,刚才路过这里,听到工作人员说这儿也可以办理,我就进来看看,没想到10分钟就办好了,真的太省事了。”出院不久的王女士刚刚在高新区奥克斯广场办理了住院费报销业务,对于这个家门口的医保服务工作站点,她赞不绝口。

打造“群众身边的医保工作站”,开通“疫苗接种专线车”,为老旧小区加装路灯,将曾经的闲置地块变成生机盎然的绿地……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变与更新,正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一点一滴地发生,使生活在成都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办实事。成都始终把办好“雪中送炭”为民办实事作为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生活成本、通勤效率、城市更新、生态惠民等十个市民群众关心关注领域,创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系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动城市发展红利、建设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生活体验,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社情民意收集机制

形成“市民+专业+网络”的社会观察体系

今年3月,成都举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市民观察员培训交流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文艺工作者和基层工作者等,围坐一堂、各抒己见,为十大工程提供常态化的观察、监督和建言。“坚持人民的视角和群众的眼光,是我们作为市民观察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作为首批市民观察员,西南交大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表示。

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市民观察员队伍是创新社情民意收集机制的做法之一。“我们建立起以‘三支队伍’为核心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体系,切实找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市幸福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创新建立市民观察制度,组建首批788名市、区(市)县两级市民观察员队伍,依托天府市民云建立全时段开放网络观察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智囊团队组建专业观察团,构建常态化观察、监督、建言及意见办理机制,形成“市民观察+专业观察+网络观察”“三维一体”的社会观察体系,全面拓宽市民群众诉求表达途径,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民意、贴近民情、符合民愿。

目前,已推动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各类观察调研850余场(次),并结合“天府蓉易办”政务平台、“天府市民云”APP等渠道,线上线下面向全体市民开展意见建议征集,累计覆盖群众1011.2万人(次)、企业52.3万家,收集办理“力争世界幸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落户成都”“缓解绕城高速拥堵难题”“利用闲置空间建设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等意见建议近2万条。

聚焦市民美好生活向往

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注

在锦江区福字街区机关停车场,各种绿植与道路融为一景——鲜花、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增添诗情画意,而随着花池向前不断延伸,层次分明的花境,也“溢出”错落有致的别样美感。随着成都“两拆一增”整治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开放式绿色空间,正成为市民上班与回家途中最赏心悦目的风景。

身在公园,春暖花开,今后,如此令人舒心的场景与服务将更多地呈现在市民身边。将应民盼解民忧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核心,成都聚焦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质等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梳理推出了涵盖“十四五”时期项目数达339个、总投资近9000亿元的项目清单。其中2021年计划实施项目192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以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和工作成效回应社会关心、民生关注。

推动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成都出台并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等18条措施,扎实推进稳房价、平物价、保供应,全面塑造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优势。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7%。

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优质。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80家,新晋三甲医院12家,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期照护险户籍人口全覆盖。

着力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更新美化。细化明确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具体任务和项目清单,深入实施“两江环抱”锦江公园带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老旧片区风貌整治提升,创新打造环城生态公园未来美好生活社区,今年以来已启动成片更新项目22个、老旧小区改造313个,完成电梯增设304台,确定63个信托制物业试点小区,涌现出烟火抚琴、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数十个广受市民群众点赞的家门口好项目。

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

把惠民生合民意作为办实事评判标尺

今年4月,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机会清单发布会暨首次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北湖生态公园举行,会上发布了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共包含152个细分场景和422条供需信息。

“清单致力于汇聚各方力量参与,推动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企业市民。”市幸福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聚民智汇民力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方法,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思维定势,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完善政策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居民群众和专业力量有序参与民生事业,共享发展红利。

在具体做法中,成都创新搭建社会主体参与平台,建立民生项目投资机会清单发布机制,编制《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企业融资服务清单》,每季度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投融资机会,截至目前,市、区(市)县两级累计释放机会1000余个、资金总额达420亿元,有效推动了民生项目供需对接、红利共享。

畅通居民群众参与渠道,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老旧院落风貌整治等民生实事,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到立项、实施、评估、验收全流程,确保项目符合群众意愿、达到惠民效果;强化民生痛点对策研究,聚焦通勤效率、旧城更新、老龄扶助、幼儿托育等民生热点问题,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智库机构、行业组织等联合开展政策和实证研究,推动出台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租赁住房建设、医疗保障适老化服务等20余个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除此之外,成都还以惠民生合民意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标尺,建立起目标考评、绩效联评、社会测评相协调的评价体系,确保重点项目推进有序、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民生实事有形可感。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原标题:成都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