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丨轮椅上的“逆行者”郭瑞珊:唐山地震后再无法行走的她,在汶川地震中帮助更多人站起来

红星新闻 2021-06-13 08:28

抗震救灾精神.jpg

唐山大地震之前,郭瑞珊还是一个懵懂的幼童;灾难过后,她因失去行走能力,成了救援人员口中的可怜“丫头”。为了“追赶”小伙伴们,她曾撑着小板凳、拖着身体在地上努力“行走”,却始终无法同行。那时,她才明白自己与他人不同。

经历种种挫折后,郭瑞珊学会了直面坎坷,勇敢前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郭瑞珊选择定居成都,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并坚持在每一次灾难发生后及时赶赴灾区,提供帮助。据不完全统计,24年里,郭瑞珊以志愿者的身份累计参与了上千场志愿活动,更多次“逆行”至震后灾区,进行心理抚慰和慰问演出。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图据视觉中国

她说,唐山大地震的抗震精神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现如今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她愿意做一名传递者、发扬者,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真情与大爱。

地震中历尽磨难

靠着小板凳“追赶”小伙伴

2021年5月5日,刚从老家唐山赶回成都的郭瑞珊,还未来得及休息,便匆匆来到郊区一家助残中心,准备即将开始的公益活动。在现场,红星新闻记者看到,郭瑞珊身着一条长裙,齐耳的短发略显凌乱,几缕发丝夹着汗水贴到了她的眼镜框上,但她并未察觉。

每当有残疾朋友到场,郭瑞珊总是第一个上前打招呼。她会关心对方的近况,也会询问对方关于活动的想法。一个肢残的女孩悄悄告诉记者,郭瑞珊是他们的知心姐姐,像亲人一样,如果活动没有她参与,他们可能会害怕、自卑,会拒绝走出家门。

2.jpg

▲郭瑞珊在位于成都新津的康养机构开展公益活动。图据红星新闻

“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很荣幸。”休息之余,郭瑞珊向记者讲起了她的前半生,而这段故事要从45年前的唐山说起。

作为一座拥有百万级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过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自行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但它的盛况却在一场灾难后被迫按下暂停键。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唐山人沉睡之时,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内,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房屋损害极其严重,供水供电系统全部瘫痪。年仅4岁的郭瑞珊,也被压在一片废墟之下。

1622809858968369.jpg

▲大地震后的唐山市一角。图据新华社

对于地震时的经历,尚且年幼的郭瑞珊记忆并不多,只依稀记得自己在睡梦中被倒塌的房梁压住腰部,被救出后一直暂住在临时的救治点。“奶奶在地震中离世,我的双腿也在地震中被压坏。”郭瑞珊说,当时她还年幼,并不知道“不能走路”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自那以后,无论去哪儿,总会有人抱着自己。

那段时间,与郭瑞珊接触最多的是前来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他们每天都会来看我,给我带吃的,听我唱歌,还会教我读书学习。”郭瑞珊说,上海医疗队离开后没多久曾给她家邮寄过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堆糖果和两个彩色的被套,并点明是“给丫头(郭瑞珊)的”,“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却始终想着我们,这份恩情很难忘,这被套我至今珍藏着。”

1622809134525543.png

▲地震后部队医生到防震棚巡诊。图据中新社

时间过得很快,郭瑞珊渐渐长大,到了要上学的年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渐渐远去。“因为我明白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知道了残疾人的意思。”郭瑞珊说,因身体原因,当地没有小学愿意接收她,而每当她看见别的小伙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时,就忍不住羡慕,想要和大家一起。

但因脊柱神经受损,下肢行动受限,郭瑞珊无法独立行走,只能用手撑着小板凳,拖着身体一步一步往前挪。“我的性格其实很倔强,为了能追上小伙伴们的脚步,我就这样使劲往前‘走’,脚跟擦出伤口,破皮出血也不管,反正我也感觉不到疼。”郭瑞珊说,无论她怎么追赶,始终无法跟上小伙伴的脚步,反而让自己脚上的伤口逐渐恶化,引起了并发症,导致她有一段时间经常发烧头疼。

直面人生坎坷

在轮椅上夺得世界冠军奖牌

掀起裙摆,郭瑞珊的双腿露了出来,有些浮肿,又有些扭曲。她说,幼时的“追赶”让她脚上的伤口恶化。医生曾建议她截肢,但都被她和家人拒绝了,“父母他们是希望整个人身体‘完整’,而我则是想着也许有一天我还能站起来。”

郭瑞珊说,那时候,曾陪伴她的医疗人员已经离开唐山,城市里更多的是前来援建的工程师和建筑工人。因无处倾诉、不敢面对,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哭。而只要身体一难受,她就会埋怨周遭的所有,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她,对身边的亲人发着脾气。

60ba27c8db1ab.jpg

▲郭瑞珊在唐山震后遗址处的留影。图据受访者

直到有一次,郭瑞珊突发高烧,她在中途醒来时,看见的却是自己70多岁的姥姥在大冬天里,将双手放入冰水中侵泡,彻底湿透后才拿出来覆在她身上,一遍遍为她降温、按摩。

“姥姥把我抱在怀里,默默地哭,眼泪掉在我脸上,很烫也很‘疼’。”郭瑞珊说,那一刻,她突然就不委屈了,像一瞬间长大了一样,不再纠结残疾这件事。

60ba27c296f71.jpg

▲1986年郭瑞珊在唐山拍摄的照片。图据受访者

直面残疾后,郭瑞珊变得振作起来,开始向哥哥、向身边的朋友借阅课本与书籍。她喜欢在家里,一边听着广播,一边看着课本。在自学完小学课程后,郭瑞珊又想办法淘了许多报纸与杂志,尝试自己写稿。每当有自己满意的作品她都会投稿,虽然常常石沉大海,但她仍旧乐此不疲。

在郭瑞珊16岁那年,《中国青年报》录用了她的文章并刊发了出来。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开始陆陆续续刊发她的文章。一时间,郭瑞珊成了亲友口中的“小才女”。而她自己也逐渐变得自信、勇敢了起来。

再后来,郭瑞珊进入唐山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求学。她的好学、开朗、乐观获得了众人的喜爱,每当有活动或是会议举行,她都被选作学生代表上台演讲、表演。

▲郭瑞珊在轮椅上挥舞网球拍的照片。图据受访者

凭着一股子冲劲儿,1993年,郭瑞珊入选国家轮椅网球队,成为一名国家级运动员。通过艰苦训练,4年后,仅25岁的郭瑞珊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世界轮椅网球大赛,在战胜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后,一举夺得世界冠军。

回忆起那段经历时,郭瑞珊激动不已。她说,自己当初在训练时,老是在接球时摔出轮椅,为了不耽误训练,她只好用宽带子和绳子把自己和轮椅紧紧捆在一起——腰用宽带子固定在轮椅上,腿用绳子固定在轮椅上,只有手是灵活的。“人确实没再摔出轮椅了,只是连人带轮椅一起摔出去。”郭瑞珊说,就是这样的硬扛硬打,他们才会在最后战胜困难、战胜对手。

轮椅上的“逆行”

24年参与上千场志愿活动

“经历过地震后,每个唐山人都有一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郭瑞珊告诉记者,她的改变除了家人的陪伴,更多的是唐山大地震后所凝练出的精神支撑着她前行。她深受感染,也愿意将其传递。对于曾经帮助过她,帮助过唐山的志愿者们、援建者们,她一直心怀感激。

60ba27b5a825a.jpg

▲郭瑞珊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残疾人也是参与者和贡献者。图据红星新闻

1997年,已经退役的郭瑞珊借助各地残联或公益组织的帮助,开始在全国进行公益演出。每到一处地方,她总会拿着话筒讲述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并现场寻找曾经的恩人们,“我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做到物质上的回报,但我仍旧想对恩人们鞠躬道谢,为他们唱唱歌。”

1622807649442887.jpeg

▲唐山大地震四十多年后的今昔对比:黑白照片为地震后一片废墟的唐山,彩色照片为2018年7月拍摄的唐山市城区。图据新华社

郭瑞珊记得,有一次,在四川某个县城表演时,当她讲完自己的故事后,许多孩子抢着要她的联系方式,想给她写信、寄东西。但有一个小女孩却只是对她说了一句,“姐姐,我可以抱抱你吗?”

▲郭瑞珊参加助残演出。图据红星新闻

通过交流,郭瑞珊得知这个小女孩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参与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行动,退伍归家后,每逢聚会总会讲起当年的救援情况,“耳濡目染下,这个小姑娘就对唐山的幸存者充满更多的情感。”郭瑞珊说,在第二场演出的时候,小女孩的父亲及战友都来了现场,她对恩人们表达了谢意,也收到了恩人们的关心。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郭瑞珊的全国演出里有很多,但最终让她停下巡演脚步、定居成都的原因,却是那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69227名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

▲每次活动结束后,郭瑞珊总会收到观众们的来信。图据红星新闻

“我想去汶川,去灾区参与救援,但实际情况并不允许。”郭瑞珊说,灾情发生后,她就想去灾区做志愿者,但受自身条件限制,以及震后灾区的不稳定等因素,她没能在地震后及时赶赴灾区,只能不断地联系灾区政府部门,进行志愿协调。“作为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我比任何人都懂灾民们最需要什么。但我也明白,我不能在关键时刻给救援人员带去任何的负担。”

2009年,通过相关的联系,最终,郭瑞珊与其他几名志愿者一同赶到青川,为那里的灾区人民做心理辅导。在灾区,郭瑞珊认识了一名幸存者,“是一个老阿姨,地震中她失去了8个亲人,全家仅剩她一人。”郭瑞珊说,当时老阿姨不吃不喝,只呆呆地坐在可以看到废墟的地方,怎么劝都不愿意离开,说要在这里等她的亲人回来。

▲郭瑞珊在灾区做志愿者时的照片。图据受访者

回忆起与老阿姨相处的大半个月,郭瑞珊最常说的是自己的经历,“我告诉老阿姨,我是唐山人,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还残疾了,因为爱一直努力活着。我还告诉她,震后重建的唐山已经越来越漂亮了,四川也会变好的。”后来,两人熟络后,老阿姨将郭瑞珊当作亲人,在她的宽慰、开导下慢慢走了出来。

60ba2a07cbf2a.jpg

▲郭瑞珊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给帐篷里的孩子做心理疏导时的照片。图据受访者

此后的时间里,郭瑞珊依旧坐着轮椅四处奔波。特别是在玉树地震后,她第一时间与当地宣传部联系,想要过去支援。但因当地地处高原,且余震情况不稳定,工作人员婉拒了她,并告诉她,“其实我们这边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精神。”后来,在得知有地震伤员转运至成都华西医院治疗,郭瑞珊便带着自己的残疾人团队前往医院看望伤员,“除了关心,更多的是开导,让他们看看同样是肢残的我们,一样可以乐观坚强。”

60ba27c9e2f0c.jpg

▲郭瑞珊在外地参加公益演出的照片。图据受访者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开始全国性质的公益巡演起,24年里,郭瑞珊以志愿者的身份累计参与了上千场志愿活动,更多次“逆行”至震后灾区,进行心理抚慰和慰问演出。

而郭瑞珊为之奔走的,只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7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后,残疾人事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残疾预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被动的受助者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郭瑞珊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残疾人绝不是观望者和等待者,也是参与者和贡献者。她愿意做一名传递者、发扬者,让更多人感受到抗震救灾精神的真情与大爱。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原标题:抗震救灾精神丨轮椅上的“逆行者”郭瑞珊:唐山地震后再无法行走的她,在汶川地震中帮助更多人站起来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