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奋千钧之笔,著学术华章
光明日报 2021-06-16 10:45
6月3日,上海。全新开馆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中,醒目陈列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72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直观呈现了百年前催生中国革命的思想潮涌。
1921年的中国,山河告急,“已倒之狂澜待挽”。马克思主义如北斗高悬,指引着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迈出艰辛征程第一步。随之面目一新的,是中国思想学术。
“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昭示:在新文化运动洗礼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并以其为思想武器,有力解答前进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凝聚起整个民族保家卫国的奋进之志。
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新发展、勇担新使命,让世界日益看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一个大党的深刻自觉:“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从南湖烟雨中初心深植的一叶红船,到逐梦航程上劈浪前行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高扬的风帆之上。
一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一边以中国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成为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的记忆里,中国社科院发展的每一步,都折射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关怀与支持——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毛泽东同志早已深刻认识到,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197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同年8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2002年7月,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社科院,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五点要求;2005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年,中国社科院经中央批准,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06年8月,成立中国社科院学部;从2017年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为中国社科院建院40周年、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写了三封贺信,作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等重要指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1956年,国务院制定《1956—196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初稿)》;198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198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进入新世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启动实施……一系列举措坚定护航,哲学社科事业探索前行。
2016年5月17日,整个哲学社科界因一件大事而振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对当时情形记忆犹新:“学习讨论的热潮自发掀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认为,这个会议是划时代的,总书记的讲话是里程碑式的,标志着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掀开新篇章。”
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看来,这次会议,在之前党领导哲学社科界多年努力的基础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领学界整体告别西方中心主义,极大张扬了立足于中国大地的文化自信”。
“我们切实感受到,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和推动哲学社科事业的思考越来越深,举措越来越实,效果越来越好。”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表示。
战略部署不断深化。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印发;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党对哲学社科工作的时代使命、战略地位认识更加深入,用中国理论、中国学术解读中国实践的要求更为明确。
统筹管理持续强化。从1991年设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到2018年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哲学社科工作管理更加全程化、深入化、立体化。
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国家社科基金总额逐年攀升,申报量和立项数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初,我申请到了第一笔8000元国家社科基金。今天,一个重大项目的经费已达60万~80万元。”高培勇说。
重大工程深入推进。“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自2004年启动起,这项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始终挺立潮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澎湃动力。
智库建设提上日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在29家国家高端智库示范带动下,各级各类智库咨政建言、服务发展,拿出亮眼成绩单……
“经过这些年的大力推进,过去一度‘重理轻文’的社会观念明显改变了。”王学典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党的中心工作的一部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更加重要”。
几代学人的矢志奋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这些读本成为党员干部“手边书”,其中凝结着哲学社科界学者们的心血智慧。
12年前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已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离不开的权威文本。100多位老中青专家历时5年精心编译,近800万字的皇皇著作惠泽后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相继成立,众多学者在这一重要平台上审思精研、笔耕不辍……
一边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致力于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一边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服务国家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2852项,年度项目41990项。“十三五”时期,全国社科研究单位研究成果合计106.9万项。数字背后,是一批服务“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的研究成果。
每逢假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都会开启乡村调查,“三区三州”等地留下了她的脚步与汗水;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紧要关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动设置疫情防控专项课题,数十位学者夜以继日,提出数百项对策建议;2020年3月26日,“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项目在汶川映秀镇开工。此前,为了论证项目影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3次带队田野调查,开展11次专题讨论……
一幅气韵生动的哲学社科画卷徐徐铺展,而构建立足中国国情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则为这幅蓝图涂出浓厚底色。
“‘三大体系’必须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不能热衷于用别人的理论和话语讲我们的道理。”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目前全国高校已设立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37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78个、硕士点226个。其他学科建设也一派蓬勃气象。
17年前的春天,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培林曾撰文许下三个愿望,其一是:中国社科院能办一所研究型大学。2017年,他的愿望成为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形成12个科教融合学院,构建起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育体系。
同时,“冷门学科”扶持力度增加,甲骨文、《儒藏》、“清华简”等重大研究专项取得重要成果。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谈到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时,兴致勃勃:对甲骨进行数据取样,用超景深显微观察,再测量甲骨文笔道轨迹微痕变化……新技术为探寻甲骨奥秘打开了一扇窗。
如何更好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设立。一批优秀成果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韩震牵头实施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就是通过梳理、转译中华哲学思想概念及核心词汇,推动中华思想文化“花开世界”。
让“大道理”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哲学社科界的又一努力方向。近年来,期刊、学术活动、新媒体产品等传播方式作用凸显。例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出的“党校公开课”,截至2020年8月底,在新媒体平台播放量已经过亿。
新起点上的使命担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员由少到多、队伍由弱到强、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哲学社科界“五路大军”——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军队院校齐发力,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老学者退而不休,播火传薪。
年过八旬,治学五十载,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人生信条,“在凉山彝族聚居区学习语言、在敦煌考察西夏洞窟、在安徽等地探寻西夏后裔,都在数月乃至一年以上”。
中青年奋力前行,勇于担当。
2019年年初,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项久雨前往韩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位国外学者会后对我说,中国价值观念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应该有更多中国学者走出国门,用学术声音消除误解与分歧。我很受触动。每位学者及其作品,都可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引发跨文化共鸣。”项久雨说。
队伍要想发挥战斗力,学风问题必须解决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在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中严把政治方向关、成果质量关、项目出口关,加大学风审查力度,完善科研信誉制度,推动形成优良学风。
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看来,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钻研而不能钻营,以真诚、真实、真切求得真理。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展现更加闪亮之姿、日新月异之为?
“国家发展使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中国制度的生成演进逻辑。我们当承担起强化中国学术自觉、文化自觉与致用自觉的时代重任。”清华大学青年学者林毅表示。
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看来,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研究不多、教学投入不够等问题尚未明显改观。他建议,进一步理顺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其更有利于出精品、育名家。
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介绍,2018年,党中央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我们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新文科建设行稳致远”。
“把准时代脉搏、紧跟时代节拍、解答时代亟须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真正创造出顶天立地的哲学社科成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表示,哲学社科工作者要步履不停,勇于担当,解百姓之渴,释思想之惑,不负党和人民期待、不负伟大时代召唤。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李晓 张胜(本文学术指导: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
原标题:哲学社会科学:奋千钧之笔,著学术华章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