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心之所系

成都日报 2021-06-17 07:12

位于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的彝海结盟纪念馆

位于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的彝海结盟纪念馆

从筚路蓝缕到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山河为鉴——

绵延千里大渡河,岷江最大支流,险滩密布,自古有“天险”之称;秀美蜿蜒渔子溪,岷江上游支流,在映秀镇中滩堡汇入岷江主脉;城市绿心兴隆湖,源从岷江水系支流鹿溪河而来。

一河、一溪、一湖,长流穿越光阴,流淌在红军长征所历时间最长、所涉地域最广、所经行程最远的省份——四川。

初心不变,山河见证。孟夏时节,我们沿着一河、一溪、一湖的山川平畴而上,重温初心,回望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红色传奇,以初心赢得民心的军民鱼水情;感悟初心,追寻震中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浴火重生背后凝聚的万众一心;聆听初心,见证兴隆湖畔公园城市首提地,高质量发展坚守的以人民为中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勇向前。

沙马依姑在彝海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沙马依姑在彝海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以初心 赢民心

索玛花儿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歌曲《情深意长》

长征,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

四川不仅是红军长征所历时间最长、所涉地域最广、所经行程最远的一个省,也是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当地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支援最多的省。

——“当年,彝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此地,难度可想而知。”

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海拔2200多米处的彝海,彝语称“乌勒苏泊”,意为“海子”。6月2日,晴空万里。彝海之畔,青山环绕,碧波荡漾。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

时间回到1935年5月22日,海子之畔岿然而立的三块“结盟青石”,见证了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在此歃血为盟的重要历史事件。

是月,沿途历经艰险跋涉进入四川的中央红军,遭遇了前后两难的困境。若要冲出重围,中央红军必须以迅疾之势渡过天险大渡河。

从冕宁泸沽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彝区。然而,穿越彝区,绝非易事。彼时的彝族聚居区,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形态,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当地彝胞对汉人充满猜忌和敌视,“当年,彝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此地,难度可想而知。”彝海结盟纪念馆解说员邓梅讲述。

——“不还一枪一弹,这样的部队没见过!”

沿途,红军虽屡遭袭击和堵截,却始终耐心地给彝胞作宣传解释,并严格遵守不开枪的纪律。

“不还一枪一弹,这样的部队没见过!”彝海边,在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沙马依姑向记者讲述着当时的情景。今年58岁的沙马依姑,是彝海结盟纪念馆的管理员,他的爷爷祭司沙马尔各见证并参与了彝海结盟。

一支庞大的队伍密密麻麻,看不到头也见不到尾,遭射击后,这支队伍没有还击,竟原地坐了下来……“不要害怕,我们是红军!”

“爷爷们当时很震撼,那么强大的队伍,还有那么多枪,为啥不还击,还坐在地上让别人打自己,这样的队伍不一般!”沙马依姑讲述道。多番交涉,从陌路相向到信任托付,在彝海边,刘伯承和小叶丹坦诚相见,5月22日下午,在沙马尔各的主持下,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次日,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了小叶丹红军队旗。

——“他们不仅回来了,解放了彝区人民,还让我们过上了小康日子。”

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一卷第二编第五章,有着这样一段记述:红军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不走大道行小道,而且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这使红军避开川军重兵的阻击,为红军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50年冕宁解放,彝区人民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他们不仅回来了,解放了彝区人民,还让我们过上了小康日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沙马依姑用“再次‘一步跨千年’”来感慨,“土房子、黄泥路变成了社区新村、平整大道,就医方便,孙子们上学也方便,日子好得很!”

——“红军向死而生的勇气,感染了当地人,77名熟悉水性的本地船工自告奋勇地加入进来。”

从西昌经冕宁到大渡河畔,一路北上,这条红军地势险峻的行军路线,而今是通畅的雅西高速公路。曾经夜以继日的数日行军里程,而今驱车仅在“小时”之间。

石棉县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外,“红军渡”石碑巍然矗立。

1863年,由于未能获得当地百姓和彝区人民支持等原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率的数万太平军于此地全军覆没。1935年,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同样站在了这里,蒋介石叫嚣“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

历史决不能重演,向死而生,强渡天险!

“这是一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强渡。”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向记者讲述,“红军向死而生的勇气,感染了当地人,77名熟悉水性的本地船工自告奋勇地加入进来。”

77名本地船工,人歇船不歇,3艘翘首木船,不辍摆渡7天7夜,终将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7000余名红军,顺利摆渡到“天险”大渡河的彼岸。而后,左右两路军夹大渡河而上,冲出重围、一鼓作气,一举飞夺泸定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今大渡河畔安顺场,已成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胜地。在“红军渡”附近,记者看到,正在建设的泸石高速大渡河特大桥飞架两岸,将成为当地群众对外交流与生活致富的又一条通途。

穿越历史的回响,大渡河水奔流而来,汹涌波涛之所以依旧激荡人心,那正是“以初心赢得民心”的信念与初心使然。

杨云刚给记者讲述他的幸福生活

杨云刚给记者讲述他的幸福生活

聚万众 凝一心

映秀花开了,鸟儿飞来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充满生机和希望。——歌曲《映秀花开了》

5月19日,伴随《映秀花开了》的悠扬歌声,博爱新村饭店老板杨云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中午预订了好几桌客人,每年五月都特别忙。”

在杨云刚心里,五月,曾是记忆里的一道裂痕。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级的汶川特大地震骤然发生。危难时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人民至上”写进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行动中。

13年前,震中映秀曾是伤恸,是断壁残垣,牵动人心;13年后,这里是奇迹,是美丽家园,淬炼重生。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在映秀镇实地察看这里震后10年的发展振兴情况。在杨云刚震后开办的饭店里,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不好,还体验了炸酥肉、磨豆花。

曾经的裂痕里长出新芽,映秀花开了,映秀人民的生活洋溢着“带劲”和“幸福”。

开店以来,“五月特别忙”似乎已成惯例。“好些曾参与援建咱们映秀的外地朋友,五月都会回来看看,现在每桌我都会端上‘幸福酥肉’和‘带劲豆花’给他们尝尝。”在杨云刚眼里,他们尝的,是映秀人民震后重生的幸福味道。

一个小镇的感恩,写在嬗变新生里:

渔子溪畔,蒋维明创立的“茶祥子”制茶坊产品,已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2012年4月扎根映秀,他就未曾离开这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也是从那时起,但凡来此经停的人们,“茶祥子”里都会有一杯免费热茶,“这杯热茶,是映秀人热情的感恩。”

小镇中心,家园情怀宣誓广场,党旗招展。映秀打造特色培训小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是一面精神旗帜,而这个涅槃重生的小镇,本就是学院课程之中关于“初心”最生动的“教科书”。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讲解员接受采访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讲解员接受采访

谋幸福 守初心

阳光透过窗洒在脸上,开启多么美好的时光。牵手漫步芙蓉城下,如同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歌曲《芙蓉花开》

盛夏的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放眼所及,绿意葱茏。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三年多时间里,牢记总书记嘱托,曾经的规划图、效果图,在这里布局成型、发展成势。

兴隆湖之中,是生态,是当下——

4500亩湿地水域的“城市绿心”,是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浓缩图景:红嘴鸥、青头潜鸭等多样化鸟类栖息于此,与生活在此的人们,共享一方良壤、净水、绿道。

兴隆湖之畔,是创新,是未来——

云从、商汤、上海交大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一众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星罗棋布,它们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从湖畔,通达未来。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规划起步到全面起势,公园城市首提地在持续探索人与自然的最大公约数。”5月21日,天府新区规划厅,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发展规划部负责人吴柯夫介绍,这种探索将全面渗透到生态、经济、产业等立体维度。

2021年6月7日,天府新区再度见证了四川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数小时后,一个坐标于天府新区的蓝色“立方体”——成都超算中心,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最高算力可达10亿亿次/秒,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最强大脑”已投运,而这些“高智商”城市创新装备,都将是天府实验室的科技前沿重装,瞄准科技自立自强,专攻“卡脖子”,专啃“硬骨头”,以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复兴。

在天府新区,感受公园城市的美好生活,感受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带来的幸福味道,宜居、乐业。这,或许就是未来城市的模样。

成都日报锦观迎接建党百年报道组记者 沈山 高纪开 缪琴 张道平 庄伟伟 郭夏 朱小路 彭戈

摄影 郭夏

视觉设计 陈杰 江蕊松

原标题:心之所系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