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创新发展谋新局 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

成都商报 2021-06-17 07:13

6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对四川创新发展作出前瞻布局和系统谋划,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四川行动。为形成更强的政策综合效应,还配套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提出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干货”,力求让各类创新主体更有现实获得感。

四川科技创新将有哪些新亮点?如何进一步吸纳集聚高端紧缺人才?怎样建设好创新平台?聚焦科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四川又将如何改革?发布会进行了解读。

目标 实现“两个高于”和“一个倍增”

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唐文金介绍,全会锚定了“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经过“十四五”时期努力,四川要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提升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会还强调实现“两个高于”和“一个倍增”的具体目标,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实现倍增。

布局 突出成都绵阳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全会逐一明确了全省五大区域推进创新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打造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上中高端;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攀西经济区重点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发展高原特色产业。

在全域布局基础上,全会突出了成都和绵阳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提出要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加快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链条 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全会针对四川在这“三大环节”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例如,在基础研究环节,重点是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技术攻关环节,重点是聚焦构建工业“5+1”、农业“10+3”和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引领性前沿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重大工程科技,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在成果转化环节,重点是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关于 聚集人才

“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扩容

入选团队最高获500万元资助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陈冠松介绍,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在聚集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在聚焦重点方面,开展省级人才计划前置改革,“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分别增加50个名额,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点用人单位给予人才计划配额;建立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和特殊人才直接认定机制,享受省级相关人才计划支持政策。

在建强团队方面,“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范围拓展至高校、科研院所,增加10个创新团队名额;“天府青城计划”增设创新团队项目,遴选支持10个创新团队;省级财政给予每个入选团队200万元至500万元资助,团队所在市县和依托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给予持续的项目资金支持。此外,对于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的职务职称、薪酬待遇等事项可“一事一议”。

在突出主体方面,在川用人单位每培养或新增全职引进一名两院院士、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奖励。

在岗位编制方面,四川将探索实行省属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省级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数增加到2000个;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科研事业单位高级岗位向重点发展学科、优势学科倾斜。

在评价激励方面,四川将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核定动态调整机制,开设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保留人事关系离岗或兼职创新创业。

在服务保障方面,四川将拓展“天府英才卡”服务事项,细化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

关于 创新平台

支撑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四川将布局这些“国之重器”

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是“国之重器”。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四川省将建设天府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建国家实验室,有力支撑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在建设天府实验室方面,四川省已挂牌成立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将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国家在四川省布局有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等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分已经建成,部分正在加快建设。四川正谋划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省市县三级共同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全会部署,四川将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统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试平台等,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作为亮点之一,四川将支持现有中试研发机构升级改造,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同时,也积极支持新建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

此外,四川还将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国际合作等领域,加快建设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关于 科创改革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

给科研人员“松绑”

四川这几年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创新主体动力活力不足、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能力不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将在三个领域进行改革。

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这是中央部署的“国字号”改革任务,新一轮改革重点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对创新领域改革具有抓纲带目的牵引性作用。

二是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这是四川省先行探索的“川字号”原创改革,重点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意义十分重大。这次全会提出,要在前期探索基础上,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形成更强改革综合效应和更多终端转化成果。

三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项科研领域的“放管服”行动。全会提出,要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真正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低效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组织方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四川创新发展谋新局 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