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双机场时代 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很关键
成都日报 2021-06-22 07:14
曹允春
一座机场一座城。6月27日,我国“十三五”时期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即将迈入双国际枢纽机场运行时代,将构建起怎样的发展新格局?将带来哪些发展新机遇?我们又该如何融入新格局抢抓新机遇?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
谈新格局
天府国际机场将为“第四极”发展添翼
当前,民航运输仍然是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客货运输方式。我国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也在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将会产生怎样的意义?
“对推动成渝机场群、打造航空第四极等,都会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曹允春表示,这种促进作用更大意义体现在促进全球资源要素的集聚,从而推动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增强供应链。
在曹允春看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打造,而成渝机场群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定位为“世界级机场群”的成渝机场群,是推动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之一,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无论是对四川还是成渝地区甚至整个西部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只有北京、上海是双机场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成都将成为第三个也是中西部唯一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从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看,成都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处于欧洲——澳洲、南亚东南亚——北美的国际航路交叉点上,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条件。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天府国际机场将形成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从而构建起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曹允春称,从机场旅客吞吐量看,成都已发展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航空第四极,需要更多的资源要素来巩固和提升航空第四极地位,反过来,航空第四极也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集聚,推动民航业发展由“量”向“质”的提升。
机场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带动促进作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规划建设标准和等级都较高,拥有行业等级最高的4F级跑道,同时也是一座“智慧”和“人文”机场,将形成较高的客货运运输效率。“将吸引更多的全球资源要素集聚,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曹允春表示,这将成为天府国际机场带来的最大影响和变化。
谈新机遇
双机场运行将吸引临空产业集聚
新建设机场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发展。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将构建起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促进资源要素加快流动和集聚。那么,未来究竟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
曹允春是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被誉为“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是成都双流临空经济战略发展高级顾问。他对成都的临空经济发展现状颇为熟悉,“早在2017年3月,成都就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六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现在成都的临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双流机场,而今后天府国际机场也将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临空经济发展承担起重要的平台支撑。”
临空经济是以“港产城”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运输产业为主导,形成临空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进而构建起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除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还承载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众多开放平台。
曹允春表示,已关注到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航空枢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的航空客货运输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基础,同时成都本身也具备较为明显的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优势,并正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区和生态圈,迈入双机场运行后必将促进功能细化、扩大效应,吸引更多资源和临空产业集聚成都发展。
当前,海运、空运、陆运(铁路和公路运输)是主要的三大运输方式,其中空运是世界上最为高效的运输方式。正因如此,波士顿龙虾、智利车厘子等才能新鲜地摆上咱们的餐桌。
“回到探讨发展机遇问题上,我认为成都的B2B和B2C产业等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曹允春称,成都本身是“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同时成都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和潜力变得越来越大。具体而言,“生命健康产业、跨境电商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化产业等,都将是成都未来的发展重大机遇”,而生命健康产业、跨境电商产业都需要冷链物流、冷链仓库等温控系统做支撑,因此未来成都应该加大高端温控系统的建设力度,从而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撑。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这是基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带来的运输新格局。他表示,受限于双流机场时刻资源紧张,成都民航客运流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四位,相比之下货运流量要次之,保持在全国第六位左右,而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必然会释放出大量的时刻资源,对航空货运发展来说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相关产业及配套服务布局发展的良好机遇。
提新建议
借鉴新加坡建立供应链管理中心
一架架客机腾空而起,一个个产业机遇落地。当前,成都正在加速打造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同时成都也是全国首批供应链体系建设、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又将带来哪些改变?面对双机场运行格局,应该注意什么?
“面对双机场运行的新模式,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吸引过来。”曹允春认为,供应链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双机场运行将为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成都地处内陆腹地,不沿江不沿边不靠海,但是成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依托国际枢纽空港、国际枢纽铁路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现在正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
曹允春表示,建设供应链枢纽城市,成都可以借鉴参考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把樟宜机场定位为供应链管理中心,提升供应链全球功能和保障能力。也正因如此,新加坡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由“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的成功转变。
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如何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吸引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其实质是努力推动全球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提升国际国内资源要素的运筹能力。这是因为供应链承载着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单流”不是供应链,只有“四流一体”了才能叫供应链,也只有将这些高端资源要素吸引过来了,才能发挥和放大供应链枢纽效应。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成都面对天府、双流两座国际枢纽机场运行模式,航空货运运输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同时成都也面临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的双枢纽运输模式,像电子产品、医疗产品等货物,既适合空运也适合铁运,彼此运输方式会呈现出交叉。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都可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运用好各自运输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枢纽集散功能。如何实现两座机场的功能差异化定位,怎么让两个枢纽运输实现“1+1>2”效应,则是值得充分思考的。
本报记者 杨富 图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迈入双机场时代 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很关键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