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以创新回答时代之问

成都日报 2021-06-22 08:02

成都高新区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筚路蓝缕到风华正茂,建党百年来,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回望百年,风好扬帆;展望百年,接续奋斗。成都高新区坚守初心使命,抓创新、抓发展,谋创新、谋未来,用创新书写时代作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6月8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欧林生物在科创板鸣锣上市。从“科创板西南第一股”成都先导开始,仅仅14个月,成都高新区5家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从不缺少高光时刻,早已不耽于享受高光带来的满足感。立足成都、对标全国、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已经成为成都高新区一种习惯。

“揭榜挂帅”是另一个印证。6月15日,成都高新区举行“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揭榜暨第二批需求榜单发布会,现场发布首批六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项目,总计给予支持金额约4.5亿元。这一举措开全省先河,亦是成都高新区迈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个月结束的“科技三会”释放出这样的重要信号。刚刚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

面对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课题,如何践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当好成都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主支撑,奋力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成都高新区,正以创新回答时代之问。

欧林生物在科创板敲钟上市

更有活力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抢占行业细分赛道

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是新药研发创新环节的细分领军者;苑东生物走出了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股份是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在移动平台上的精确全自主起降;极米科技是国内第一智能投影品牌,构建了以整机、算法及软件系统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模式;欧林生物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销售,聚焦于填补世界空白创新产品……

细看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他们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创新,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创造出全球一流的产品,实属产业细分领域龙头。

实际上,这些细分行业不只是未来的风口,更是成都高新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赛道。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比的就是“硬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成都高新区从事硬科技的企业,主要分布于“芯屏网端”、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几大产业。这些企业普遍具备科学家深度参与、新研发支撑孵化、技术商业突破、资本持续注入等特征。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的5家企业中,有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均在细分赛道上“出圈”。刚刚上市的欧林生物,已熟练掌握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多肽疫苗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细菌高密度培养技术和脱毒控制技术6大核心技术,且围绕核心技术,拥有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7项,累计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区课题项目。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国中西部创新资源最富集、创新活力最充沛的科创“排头兵”,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牵引,助力成渝地区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高新区自然责无旁贷。

以“揭榜挂帅”为形式的“岷山行动”计划应时而生。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并发布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

聚焦项目技术先进性、产业化前景、落地可行性,经过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实际调查、项目磋商等环节,6月15日,首批6个支持项目正式发布,涉及碳中和、半导体、细胞工程等关键节点和重点领域,将给予资金支持约4.5亿元,其中单个项目最高支持近1亿元。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将围绕碳中和发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上下游技术,突破平板型高温电堆、热管理相变流体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高压氢罐瓶口阀等技术瓶颈;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则将围绕医疗手术机器人产业技术方向,形成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协同创新体系,有望弥补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实现关键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突破核心技术需要核心人才——6个项目都分别拥有一支强大的核心成员团队。如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由四川大学教授杨寒朔牵头,汇集了中日两国11位知名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李康牵头的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核心成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助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顾力栩,长江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潘挺睿等。

生长不停歇,创新无止境。成都高新区第二批12个新型研发机构榜单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向全球顶尖人才正式发出邀请。其中涉及新一代通讯网络、柔性电子、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无一不是聚焦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更有动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充分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岷山山脉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约500公里,高原、高峰迭起。“岷山行动”计划正是宣示了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立足“高原”筑造“高峰”的决心,旨在通过“揭榜挂帅”,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

参与创新不问出身,这一行动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好评。

“‘岷山行动’计划的实施,对政府来说都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的核心成员、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鋆磊说,“揭榜挂帅”是一次创新,也是一场改革,对人才观念、用人机制、竞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会全力以赴,让项目善始善终。”

在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李康看来,“揭榜挂帅”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把项目交到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

勇闯“无人区”,成都高新区的目标很清晰:重点聚焦未来产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培育世界级企业。

如何推进计划顺利实施?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了“成都岷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新型研发机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提供创业导师、投融资、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服务。

成都岷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依托于今年4月组建起的专业服务机构——成都高新岷山行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而成,按照项目经理负责制,帮助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公司解决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中,助力其快速成长。同时还将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组织讲座、沙龙、培育等系列活动,协助市场推广,解决新型研发机构阶段发展难题。

“比如初期装修、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提供托管服务。科学家只管做科研,把企业孵化出来,这才是最值得他们花时间和精力的。”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长王小宁说,“当然,我们每年也都会针对各个研究院进行KPI考核。”

据悉,“岷山行动”计划从策划放榜到筛选团队,从注册公司到开始运作,从经费支持到完成任务,成都高新区全过程全周期深度参与。针对项目过程考核,原则是设置里程碑目标,一年一考核。如果特殊情况第一年只完成了大部分目标,可以根据目标完成进度匹配资金支持,第二年再把两年的目标合并考核。

不难看出,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围绕“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根本性问题,成都高新区更加自觉地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出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改革优化科研管理等举措,尤其是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更大突破,充分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菁蓉汇聚集各类创新资源

更有潜力

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

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开掘发展新的动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调配资源,向更多空间提供服务辐射,成都高新区用更高站位倒逼自我提升。

助力企业上市是审视这项工作的“坐标”之一。

创新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需要向资本市场借力。“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完成资本积累与要素集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形成。”王小宁说,上市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实现要素配置与整合,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能够开展优质项目并购,实现产业链的补链强链。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产业功能性平台和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开放性、专业化、市场化的竞争优势,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比如欧林生物就将建设疫苗研究院和中试平台,帮助区内疫苗企业研发和试验,助力‘天府疫苗谷’的建设。”

这与“岷山行动”计划目标一致。一个科技,一个金融,形成一对“隐形的翅膀”,推动成都高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成都高新区正不断完善科创企业成长培育机制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产业服务等若干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打造科技企业培育生态高地。

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成都高新区构建企业上市培育“五化”工作体系:培育培训体系化,围绕五大产业功能区、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圈和科技创新生态链,建设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体系;上市服务清单化,建立上市服务清单制,编制上市公司服务手册,升级企业上市绿色服务通道;解决问题个性化,建立上市后备企业“一对一”服务体系,针对早期企业组织专家组对企业进行上市早期诊断,针对拟申报企业联合沪深交易所西部基地进行上市预演;扶持政策链条化,持续优化产业服务政策,并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上市政策服务体系;要素匹配精准化,围绕拟上市企业精准匹配资金、科技、人才、载体等要素。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及过会公司总数达45家,另有11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已获得沪深港交易所受理,20家公司在四川证监局辅导备案,50余家企业完成股改,累计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12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00余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都高新区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证券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从先行一步到领先一片,成都高新区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成果转化从“0”到“1”到“N”,正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高新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取得全新的发展成绩。“涌现一批在全球范围内细分领域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优秀企业,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有市场号召力、占有率和技术领导力的标志性产品,吸引一批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推动国内‘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高端人才,助力成都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成都高新区以创新回答时代之问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