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泓环绕、蓝绿交融 成都水生态环境灵秀画卷次第铺展

成都日报 2021-06-25 07:08

力争用2年的时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摄影 卢德强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从锦江望出,沙河、毗河、江安河、金马河、清水河……交错纵横、蜿蜒流淌,构成一幅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

“濯锦清江万里流”背后,是成都重拳治水的驰而不息——2020年,全市优良水质断面率为95.4%,8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黄龙溪断面水质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着力打赢碧水保卫战,成都把“天府蓝网”建设行动列入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努力为市民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水生态环境保护又有新动作——启动实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今年计划开展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300余条、4200余公里,预计6月底前完成。

加强顶层设计

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114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即优良水质断面106个,占93%;全市2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41个国、省控(12个国控、2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38个,占92.68%;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

今年碧水保卫战有哪些新打法?记者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完成了《成都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要点编制》,其中研究报告已于上月通过专家咨询会。同时,制定印发了《2021年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锦江流域139个问题排口实施挂牌整治,加快推进锦江入河排口标志标牌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锦江黄龙溪断面达标排放。

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中,全市涉农的17个区(市)县排查确认农村黑臭水体37个,其中沟渠31条、河5条、塘1个,已完成治理2个、已开展工程治理10个、已制定治理方案11个。

持续开展黄龙溪达标攻坚行动,截至4月底,94个监测断面中(7个断面断流未监测),76个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达标率为80.85%;18个断面超标,占比19.15%。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环科院水所便展开阳化河流域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并编制完成《阳化河水生态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阳化河流域水质达标方案》,目前正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及涉及区县意见。

开展排查整治

启动全流域入河口排查专项行动

入河口排查整治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摸清底数,打牢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实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并开发“成都市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和“手机排查APP”,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和人工排查相结合,全面开展排口排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开展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300余条、4200余公里,计划于6月底前完成。目前,全市已完成支流排查4180.28公里,各区(市)县正在进行排查收尾和排查信息审核工作。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从2月开始,以“划、立、治”为重点,组织全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经排查全市共有21个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通过实施调度和现场检查,截至5月31日,已完成两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尚未完成整治的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建立问题台账,制定了整改措施,正在加快推进中。

今年,成都还计划开展锦江干流入河排口标志牌设置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共计1038个排口,建设资金估算为7980万元。目前已形成《成都市锦江干流入河排口标志牌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正在规范标志牌设置、修订工作方案,待市政府审定后,快速推进实施。

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

完成属地政府责任落实情况考核

饮用水安全关系人民健康,影响着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强化饮用水水源的综合保护,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市级相关部门(单位),完成了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政府饮用水水源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考核。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并正在加快《成都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编制。

在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5月28日,成资两市生态环境、水务、农业部门,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及有关区(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老鹰水库管理所座谈交流老鹰水库保护工作。下一步双方将在统一规划、联合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尽快签署并落实。

此外,还实施了人民渠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示范工程。召开人民渠饮用水安全防控工作专题会,要求按照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管理相关要求,持续做好准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持“人防”“技防”结合,加快推进人民渠风险防范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提升流域环境风险源头防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启动新一轮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力争用2年时间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下一步,针对全市水质改善成效还不够稳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面源污染治理相对薄弱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提升河湖生态功能。确保“十四五”水质总体保持为优,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水有鱼、人水和谐”的规划目标。

将启动实施新一轮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突出重点,狠抓未达标断面达标攻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力争用2年的时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建管并重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构建合力治水护水格局,坚持“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两手发力,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持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过开展检查、调度、通报等措施,加快推进尚未完成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日常巡查,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原标题:成都水生态环境灵秀画卷次第铺展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