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实 助力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见效
成都日报 2021-06-25 07:34
市发改委定期举办“企业家交流日”活动,深度链接高校、政府、企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直接赋予成都重大任务17项,数量创“五年规划”历史之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发布,明确全年实施1060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058.7亿元;《关于促进成都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的十条措施》印发,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出台REITs专项支持措施的城市……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发改工作稳步推进,多项工作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这背后,是市发改委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落地见效的真实写照。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关键之年,市发改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抓重点突破,促成势见效,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磅礴热情汇聚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推进成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务求实效
以强劲态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发改委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事大抓、首位首抓,第一时间成立以发改委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庆祝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并制定8个专项方案,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坚强保证。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入组织个人自学、专题深学、参观见学、研讨促学、实践考学等教育活动,精心打造“发改青年·乐思荟”学习沙龙品牌,为党员干部积极搭建碰撞思想、交流心得的广阔平台,组织全市发改系统“践行初心使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示范培训和“致敬百年 辉煌成就”庆祝大会,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信念。
市发改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倾听基层呼声、了解企业诉求、维护群众利益,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使改革发展过程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党支部依托基层支部“1+1+1”党建共建工程,深度链接高校、政府、企业,打通了理论创新、政策制定、产业服务三个端口,定期举办“企业家交流日”活动,为企业链接供需上下游左右岸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成企业间达成各类合作200余项。经贸处党支部实地调研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传化智慧物流港、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等企业,将企业关心的专项申报范围、可争取额度、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标准及程序等服务内容“送上门”。
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大手笔”绘制宏伟蓝图。当前,市发改委正优化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分工落实方案,积极推进国家《纲要》涉及成都事项工作落地落实;启动编制《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
忙碌的背后,彰显的是市发改委以务实成效诠释政治定力,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全市改革发展工作作为衡量学习教育实际效果的根本标尺。
聚焦具体事项
奋力推动成都“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5月底,在一场以“保护发展川西林盘 共建共享美丽乡村”为主题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全域川西林盘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大邑县与知名设计机构等58家企业签约,涵盖33个项目,总金额达543亿元。
《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从规划阶段“转战落地”,签约企业们纷纷坦言,“看好这一国家战略带来的潜力与无限活力。”
着眼于中国城市的发展改革,战略定位与产业潜力的提升,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亮点。这也是市发改委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的目标动力。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支撑。当前,市发改委正牵头研究全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的优化调整方案,进一步健全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科创空间”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总体架构,已正式印发《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按照“两图一表”实施建链、强链、补链、稳链精准招引,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功能区内的市重点项目861个,完成投资1508.0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2%;其中,省重点项目105个、完成投资353.3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诸多项目从“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高标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外环铁路、成眉、成德市域铁路项目公司加快组建,累计开通10条跨市公交。“三区三带”建设方案启动编制,签约25个合作项目,推动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成渝现代化产业体系合作,协调四川天府新区、温江区、武侯区等分别与重庆两江新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建立产业联盟,签署合作协议等加快门户枢纽建设合作。推动成渝高铁提质运营后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成渝两地1小时通达、每日开行动车达87.5对,实现成渝客专实现日常开行公交化动车组75对。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绿色发展转型,市发改委启动编制成都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聚焦成都川西林盘等地域特色生态资源,进一步挖掘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力争形成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改革经验;围绕全市“双碳”1+N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系统研究成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碳中和社区、碳中和园区、碳中和城市场景等建设,形成全面的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
“两区一城”建设进展备受关注。目前,成都正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等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项目立项加快推进,网络视听产业园、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
蓄力幸福之源
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城市,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人因生活需要聚集到城市,因生活更美好而留在城市。
对个体来说,城市的首要意义便是生活。成都,这座以幸福安逸为名片的城市,回答了关于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时代之问”——孜孜不倦地满足着人民与市场主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着眼于细微之处为人民谋幸福,成都启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让市民切实感受身居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作为牵头部门之一,成都市发改委大力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落实见效。
今年,市发改委会同十大工程专项推进组编制《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以“项目清单、机会清单、责任清单”系统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惠及市民。1—5月完成十大工程滚动实施项目投资5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9%。
编制发布《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机会422条,目前以首批机会清单为主体的项目拉动各类投资200亿元,带动社会就业13万人,政府和企业供需提供的各类专业平台、应用场景累计服务千万人次。牵头开展《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动态调整工作,力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三连增”。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城企联动普惠托育、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等国家专项行动试点,目前已实施57个试点项目。如果说市民的幸福在于生活,那么市场主体的幸福感则聚焦于项目与产业。2021年1-5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量达年度计划的50.8%,提前1个月实现投资和形象进度“双过半”。13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量达年度计划的57.2%,高于全省市州平均进度1.8个百分点。
按照“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相关工作任务分工,市发改委全力做好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专项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争取,较往年有明显突破,仅2021年1至5月,锦江、金牛、温江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9066万元,较2020年全年增长25%,有效助力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今年上半年,市发改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区(市)县,修订完善了《成都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系统规范市重点项目的管理模式,细化重点项目的推进机制,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和服务力度得到了有力强化。
接下来,市发改委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勇向前的奋斗姿态,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贡献力量!
原标题:市发改委 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实 助力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见效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