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走出去 “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成效

成都日报 2021-06-26 08:23

记者在昨日召开的成都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政法系统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明显成效。

成都市政法系统先后28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300余条,统筹督促政法各单位分类认领,开展执行工作规范提质专项整改等活动,人民群众对平安与法治的期盼正源源汇聚。

目前,市委政法委牵头实施成都市政法系统建设服务保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二十条措施,已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

公安

为民办实事

件件有落实

成都市公安系统信守诺言,为民办实事件件落实。

涉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4月以来,全市电诈案件发案数逐月下降,5月环比下降26.9%,6月环比下降24.4%,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558人,冻结涉诈账户2.5万个,关停疑似涉案手机号300余万个,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69万元。

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城市交通通勤率正在改善。公安系统聚焦堵点,畅通道路循环,高峰期道路通勤率整体提升1.2万余辆每小时。在全面落实“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的基础上,成都公安系统在工作中提出了柔性执法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一致好评。

实现“一站式”办证服务全覆盖。作为“幸福美好生活”政务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公安系统承诺新建123个“一站式”办证点,7月1日起实现全市290个派出所全覆盖,目前已全部完成,部分点位还实现了24小时自助服务。同时,在三六三医院试点设立了全省第一家“一门通办”医院警务站,为外地病员及周边居民提供户籍、交管等服务。

积极推进“互联网+”执法监督服务平台建设。为从根本上整治“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全市公安系统通过“互联网+”搭建“市民服务、案件全流程监督、分析研判热力图展示、基础关联”四大模块,实现接处警全流程覆盖、全方位监督、全时段回溯,倒逼民警规范接警办案。目前已在6个分(市)局14个派出所试点应用。

法院

全力办好

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实事

成都市法院系统提升服务质效,全力办好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实事。聚焦法院主业,办案质效稳步提升。强化判后答疑,将主动答疑、指定答疑、预约答疑相结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成都法院系统减轻群众“诉累”,取消执行立案生效证明,打通申请执行环节“最后一公里”。部署专项行动,加强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截至5月底,成都市法院系统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765件,执行到位3.59亿元;开展“春风护蕾”系列活动,截至5月底,共接受教育系统及卫生系统查询从业人员359489人次;设立8家“豌豆荚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打造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线下载体;协同市公安局、市妇联构建“一站式”反家暴工作机制,构建多方协同治理的反家暴大格局。

做实司法便民,推广运用“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实现“立案-审判-执行”全程在线办理;发布“成都法院诉讼便民十条”,集成建设12368语音服务平台,实现热线服务“快”“慢”分道,“繁”“简”分流,1至5月,12368诉讼服务热线总来话量107085件,热线接通量同比增加27.9%。

检察院

充分履职

做好检察为民实事

成都市检察系统践行为民初心、充分履职、办好实事。切实做好检察为民实事,向社会广泛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2批次11项举措。办好侵害群众财产的身边“小案”、多发案件,帮助挽回被害人财产损失6800余万元;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督促主管部门治理病害井盖8000余个;积极守护群众“舌尖安全”,立案办理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66件,督促整治现制现售水违规经营点15个、网络平台食品店及其他违规违法经营商户79家;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容缺受理”机制,让“群众只跑一次”。

此外,“亮晶晶”关爱未成年人计划、成渝跨区域阅卷等一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正在全力推进,不断以队伍教育整顿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司法行政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提升服务质效

成都市司法行政系统深抓为民办事,服务质效有力提升。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服务保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9项举措、公共法律服务10项便民措施、公证和司法鉴定便民18个行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3月以来,全系统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万余件次,办理公证事项9万余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44件,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成都市“社区法律之家”经验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公证“零证明”改革做法被省委、省政府专报采用并报国务院办公厅,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经验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 晨迪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