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扎实推进饮用水源保护

成都日报 2021-07-17 07:38

云桥湿地 孙浩 摄

“你已进入水源保护区”“保护饮用水水源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昨日,记者一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村,就看到村道两旁醒目的蓝色温馨提示牌,不断提醒外来人员和当地居民注意保护饮用水源的安全。

郫都区承担着成都市主城区90%以上的饮用水供水任务,以徐堰河为主要取水河道,柏条河为辅助取水河道,日供水量约240万吨。地处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上游的云桥村,75%以上的面积都属于水源保护区。在这里,记者不仅感受到气温比城市里更凉爽,还看到了云桥湿地里的芦苇、荷塘、蜻蜓、白鹭,生态环境的改善显而易见。

湿地促进生态恢复

超过118种野生高等植物生长于此

通往云桥湿地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绿色的树,走在上面,空气清新,满目苍翠,格外轻松。

云桥湿地处于成都两条重要河流——柏条河、徐堰河并流最窄处,在两条河流将要合二为一的地方,形成一片狭长的区域。“六十多年前徐堰河河道被截弯取直,古老的河床变成了一片农田,而地势低洼处,常年淤积形成了芦苇沼泽,不再适宜农业种植。” 云桥村党委书记肖春告诉记者,在饮用水源的保护中,郫都区因势利导,在这里建设了云桥湿地。

展现在记者眼前的云桥湿地,除了茂密的植被,还有几个波光粼粼的水域,鱼儿在水草中穿梭,嬉戏玩耍着。水面上荷叶田田、荷花点点,有水鸟在水面忽隐忽现。偶尔还有白鹭从远处掠水而来,停在水边的芦苇秆上随风晃动。

“云桥湿地是作为成都平原岷江流域环境保护项目试点,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对原有沟渠、沼泽、农田、林地进行整体规划,将这一区域恢复成为成都平原地区最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肖春告诉记者,这里已形成由118种野生高等植物完全覆盖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水源地一级生态保障,也反映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稀有样本。”郫都区安德街道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年的研究,云桥湿地拥有超过118种野生高等植物,包括成都平原特有物种菱叶凤仙花,国家第二重点保护植物桢楠和金荞麦。同时生活着脊椎动物130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100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0种、鱼类8种。

落实三级巡查管理责任机制

去年开展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100余次

云桥湿地将徐堰河和柏条河的河水,尤其是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点周边地区的农灌渠水汇集净化处理后排入取水口下游,起到水质净化、抗旱排涝、防范水土流失等作用,成为天然的水源涵养器。

在郫都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云桥湿地除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外,还有重要的作用和目标,那就是进行水源地宣教,让公众了解水源地,知道如何保护水源地,从而参与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水源地保护中来。

在郫都区,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及的三道堰镇、唐昌镇、安德街道3个镇(街道)、34个村(社区),总面积63.48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2.5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33.55平方公里、准保护区27.4平方公里。

为了坚决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郫都区落实三级巡查管理责任机制,加强网格化巡查,巡查队伍每日开展常态巡查并动态跟踪传回路线、影像等信息,确保问题早发现、隐患早排除,实现了饮用水水源全天候自动监测和监控全覆盖。郫都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指出,去年该区开展了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100余次、“双随机”抽查28次、桥梁安全检查2次,对已关闭企业、餐饮经营户、汽修厂等检查600余次。与此同时,持续强化市自来水六厂、七厂饮用水水源地网格化监管和实时监控,增加水质监测指标和频次,确保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达标。全年开展1次饮用水水源109项全项监测,每月对徐堰河和柏条河取水口监测断面开展1次例行监测,全年郫都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本报记者 赵一

原标题:打造生态湿地 落实巡查管理机制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