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 环城生态公园:成都人的绿色福利

成都日报 2021-07-20 07:19

环城生态公园

成都端坐于盆地中部,千里沃野、千年繁华。青城山、西岭雪山伸出臂弯守护安稳,都江堰浇灌出安逸和灵动,龙泉山起伏的曲线连着平原和浅丘,磅礴沱江伸向远方的长江。山水之城,自有开阔的气韵。

于更高处看成都,整个成都平原就是一座大公园。层层叠叠的高楼和道路萦绕,一条长约100公里的翡翠项链镶嵌在城市版图之上。细细端详,被道路分割的河流、湖泊、森林、田野等生态区域由绿道串联,桥梁、林盘点缀其中,一个无障碍的骑行和慢行系统无缝连接城市和自然。布局其中的,是一个个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宜居生活场景。

这是成都环城生态公园,连线成片、串珠成链,也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公园城市载体。一条翡翠项链,圈出成都人的安逸生活。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去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首提地到示范区,新形势下,为成都标定了政治责任,寄予了开创引领的殷切期盼。

绿色成环的故事,讲述了成都对“两山”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对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探索的故事,也讲述了成都博采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生态价值转化经验之所长,不断学习超越,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故事。

从生态隔离带到城市中心公园,生态惠民好去处

沿成洛大道,一路向东。过三环,还未到绕城,一片宽阔的湖泊出现在眼前,波光粼粼。身后是都市的繁忙,眼前是静谧的湖面,两者如此相得益彰。

在青龙湖边上,吹吹风、喝喝茶、摆摆龙门阵,无疑是成都市民的巴适生活。“生活真是赛神仙啊!”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这样说。在网络上,青龙湖已经有了“绰号”:洗肺新去处,体育爱好者奉它为“跑步圣地”。不过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这里还是“观鸟天堂”。青龙湖水域面积超过1500亩,现已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库区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29种,在繁华的都市中形成了野生鸟类栖息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典范。

很长一段时间,成都的发展都是圈层扩散。新修的高楼和工业园区不断蚕食城市边缘,生产制造业、物流仓储、批发市场等功能陆续向外扩张。位于一二圈层交界的环城生态公园,既够不上主城区的繁荣,也离郊区新城的中心区域甚远,囤积了大量业态低端、污染严重的产业。单一的GDP增长换来城市形态的扩大,却吞噬着天府之国的生态禀赋。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紧接着的2013年,成都正式颁布实施《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都首次立法保护特定区域生态环境。一条生态隔离带,为城市发展边界划定“绿线”。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大刀阔斧探索求解、突围转型,紧紧围绕“城市的核心是人”,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通过重塑经济地理,主城区由“5+1”向“11+2”迈进,环城生态区“突围”边界,跃升为城市中心。

环城生态区向环城生态公园的转型,就是成都探索“以人为中心”的实践缩影。

2017年9月,天府绿道正式开工,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一环,环城生态公园也开始了蜕变之路。在整体不改变范围边界、不减少生态用地规模的基本前提下,环城生态公园深入践行公园城市营城理念,紧扣“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生态价值”内涵,全力构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过去的生态隔离带,如今是市民可亲可近的乐园。环城生态公园跨经12个区,辐射1300万人口,增加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绿道开敞空间为载体,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同时,环城生态公园还是成都补齐城市短板的最好机遇,规划建设了文化设施640处、体育设施1050处,提供慢行、跑步、足球、健身保健等多类型场地及设施。

2019年,抖音更新成都“标签”,对“体育”关注度首次超过“火锅”,对“篮球”关注度超过“麻将”。成都人对体育的热爱,从历史深处被唤醒。运动的热情,已经点燃这座城市。近一年,成都市民运动总里程超2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00圈,第一财经联合keep发布《国民运动健康趋势报告》,成都位居“最具运动活力城市”全国前五。

绿道,就是跑道;公园城市,就是运动场;简约健康低碳,就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环城生态公园,就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成都人民谋取的最大绿色福利。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12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成都,岁月静好,亲近自然。如今的环城生态公园上,一幅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保护”与“发展”双轮驱动的生态环

4月23日是环城生态公园2021年的首个成规模收成日。这天,不少市民来围观了城市的丰收。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如今近在眼前。春来赏过的260亩油菜花田,如今产出了20吨油菜籽,踏青见过的80亩莲花白农业项目,收成足足150吨,这一丰收的场景,在城区唤起了川西坝子的历史乡愁。

环城生态公园里还有景观农业、生态农业功能,这在其他城市是罕见的,也是天府之国从古至今贯穿天府文化的重要一笔。“我们用真金白银的功夫切实保护耕地,久久为功的毅力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表达。”成都市公园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环城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从8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多平方公里,耕地增加了4.18万亩,公园内四级服务驿站的建设为农民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

放眼望去,环城生态公园规划耕地10.1万亩,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2021年底将完成累计5.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借助绿道生态,环城生态公园打造都市田园与村庄错落有致的大地生态景观,以更加新颖的绿道景观农业,还原蜀川神韵、多彩田园、花海桑田的面貌。

从诞生之初,环城生态公园就跟城市的传统公园很不一样:它没有围墙没有门票,随时向市民和游客发出邀请,来体验感知。另一个看不到的特点在于,环城生态公园遵循商业逻辑,具有“自我造血”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才能实现统筹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相辅相成。成都市公园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环城生态公园体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

成都正在做的,也正是在绿道有机植入创新文化、前沿科技和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特色因子,打造出一本绿道+的“生意经”——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也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消费场景。

天府绿道文旅公司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自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青龙湖、桂溪生态公园、江家艺苑、锦城湖、中和湿地、玉石湿地、花田湿地共计迎来了超百万人次的客流,而公园里的消费场景,也正在通过商业化逻辑,将人流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传递成都生活方式,让绿色留住人气、留住商机。

不断探索“两山”理论的实践与落地,成都积极推进“两山”理论实践与提升群众生态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的融合转化。

世界最大城市中心公园,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地

在向世界城市奋起直追的发展路径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意识到:绿色是一种软实力,对城市弯道超车至关重要。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东京上野公园、巴黎布劳涅森林,某种程度上,是它们成就了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完整性。

作为环城生态公园的78座桥梁之一,正在施工的成昆线转体桥是锦城绿道100公里全环贯通的控制性关键节点。画完这一笔,绿色成环,133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也将“连线成片、串珠成链”,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典范。这里还将形成全新的慢行交通枢纽,串联12个中心城区,满足绿色出行、培养绿色生活,同时与地铁、公交无缝链接,充分实现快达慢行的都市交通方式。

何以独一无二?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建立一个贯通全城的无障碍的慢行和骑行系统,任何一个社区、任何一条绿道都可以借助这样一个环形的无障碍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实行全程通达。

从锦城湖出发,在湖面的水中道骑行,凌水而过如同在湖面飞驰,湖畔水杉成林,满眼绿意。到达白鹭湾湿地,独具一格的观鸟路线将还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古成都之韵。一条空中绿道凌空跨越湿地,参差错落的高差将带来视域的变化。在玉石湿地,具有川西特色的田园之景将给市民带来大开大合的辽阔风貌,“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的古朴山水意境。到达青龙湖后,油菜花、向日葵,一些观赏性强的农作物铺开农业观光的蓝图。

移步换景、处处是景,为人口超2000万的特大城市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的载体。

“成都的环城生态公园将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公园。”戴德梁行曾做出相关研究,并预判,世界级公园将肩负世界级价值承载。

以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生活场景为内在引力,环城生态公园将在“十四五”期间引领原本作为单中心城市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疏解和外溢,从而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调整和城市经济地理的重塑。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周边规划,成都将建设11个城园融合片区和100个未来美好公园社区,让绿色生态系统更汇集于民,充分彰显生态价值。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打造高能级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高品质消费供给网络核心节点和高质量综合服务高地。

正如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在《世界的逻辑》中所言,虽然进入21世纪后,空间障碍越来越少了,但人类对空间特性或差异反而变得更敏感了,关键原因就是城市空间特质的细微差异,决定了资本和人才的流动方向。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让成都不断刷新生活城市的宜居品质,“像成都人那样生活”不仅成为人们的向往,也成为生活的现实选择。

如今,环城生态公园还是成都的“国际会客厅”,24座来自国际友城的雕塑,凝聚国际智慧和美学内涵,装点提升着城市的品质。2019年冬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代表成都绿色发展样本的天府绿道走进达沃斯论坛,惊艳亮相,成为成都递向世界的一张“生态名片”,本次亮相不仅向与会嘉宾展示了成都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果,更向世界展示了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雄心。

“我很高兴能看到中国成都能有这样关注绿色环保方面的工程,这是一种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来自荷兰的参会嘉宾Vibeke Lamain感叹道。阿联酋嘉宾Sheikh Majid表示,“我认为世界需要像这样的项目,绕城高速边上百公里的绿道,把整个城市围绕,真的是不可思议。”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成都的环城生态公园再度扛起这一政治责任。一方面扩大生态碳汇增量,破解过去“山水林田湖草”点状化、碎片化问题,系统打造城市“绿环”,大力推进“全域增绿”,全面提升固碳量;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革为引领,加快建设低碳生产、生活、消费等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社区,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新方式。此外,还将探索构建成都环城生态公园GEP核算体系,推动碳汇资源资产化,促进碳汇市场交易、碳中和交易。

一个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和谐共融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呼之欲出。

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践行“两山”理论 环城生态公园:成都人的绿色福利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