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新色,不止于美!

成都日报 2021-07-20 07:21

锦江新色,不止于美!

“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看千年锦江灵秀画卷次第铺展

千年之前,杜甫在锦江边写下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古绝句;千年之后,成都迎来了更多“奇妙的朋友”造访——在都江堰,罕见露面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猴面鹰和“水中大熊猫”世界级濒危物种桃花水母跑来“串门”;在郫都区徐堰河,20天内连续两次“接待”了娃娃鱼的造访;在锦江边,苍鹭、白鹭终日成群结队……

“奇妙的朋友们”用脚投下认可票的背后,是成都一锤接着一锤敲,重拳治水的驰而不息——作为成都市的母亲河、长江上游重要二级支流,锦江的流域面积占全成都的14% ,滋养着全市约45% 的人口,创造出全市近60% 的GDP,近10年来在支撑成都人口增长近20%、经济总量超过原来3倍的同时,却实现了地表水水质由“轻度污染”提升为“优”,2020年8个国省考断面首次全面达标,锦江黄龙溪出境国控断面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从单纯治水到活水兴城,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推进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不断擦亮公园城市底色,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灵秀画卷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开!

一场攻坚战

锦江水质“V”型反转背后的久久为功

就在7月10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总河长范锐平,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王凤朝共同签发了2021年第1号、第2号总河长令,其中《成都市2021年河长制工作要点》更是首次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成都首发“总河长令”,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的动员号令,开启了成都新一轮的治河护水保卫战!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成都的母亲河,锦江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历经了从护城河、景观河到生态河的发展变迁。

自李冰开凿都江堰、“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经过演变,汉代扬雄《蜀都赋》写道“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穿城而过的两江环抱,稳稳“兜”住了成都市的富庶与繁华,一个诗意化的通称:“锦江”,见证了这一璀璨的盛世之景。

时至20世纪70年代,锦江逐渐清澈不再,美景不复,甚至成为许多人口中的“腐烂河”。上世纪90年代府南河综合整治拉开序幕,防洪治污、植绿筑景,完成了从“护城河”向“景观河”的转型,彰显了城市发展中,对人居环境改善的重大决心。

时间来到2017年,成都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狠下功夫,重拳治水。

“无论是之前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还是后面众多推进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的举措,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久久为功,坚持统一规划、流域治理和系统治理。”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成都连续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流域水生态治理、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等,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全流域控源截污,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治水的同时,成都全面实行“河长制”,让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锦江流域2371名各级河长,利用“成都e河长”手机APP累计巡河 82.48万人次,推动解决了24035个水生态问题。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府河成都段治理工作。就在那一年5月底,成都全面完成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截污、清淤等工作,基本实现无污水下河的目标。

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必有成效。截至2020年,成都地表水水质由2016年的“轻度污染”提升为“优”,优良水体断面率由70.5%提升至95.4%;8个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率由25%提升至100%,其中,锦江黄龙溪出境国控断面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成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2020年5月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肯定了锦江治理成效。

一本生态账

不仅是绿色公共空间,更是绿色经济综合体

在成都锦江东门码头,乘坐乌篷船,顺着锦江而下,沿途古乐悠扬,临河建筑倒影绰约,古代蓉城的商贸盛景映衬在河畔建筑的墙体上,诗意古韵与现代环境在碧波缓流中融为一体……这是以河堤为画布、以杜甫诗作“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创意原点,勾勒出的夜游锦江美学体验。

无怪乎在锦江畔生活了几十年的艺术家许燎源在第一次登上乌篷船后感慨,“从巴黎到伦敦,从塞纳河到泰晤士河,它们都有自己的美。锦江将东方美学进行了完美诠释,就像一个生活剧场,把城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剧场里变成了现实。”

锦江边的大川巷艺术街区,通过打造开敞式公共街区,与滨江慢行系统相融合,构建街巷、绿道联通体系。同时,运用商业化逻辑,植入“前厅后坊”画家工作室、分时租赁快闪画室等多种文创业态,成为“一街一世界”街区打造范例。

“夜游锦江”、大川巷,正是成都锦江绿道建设中,通过灯光景色构造和创意设计提升周边环境品质,千方百计植入各类商业业态,因地制宜构建的消费应用新场景。

“泛舟锦江之所以再次成为可能,是因为作为锦江绿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锦江水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项目方负责人的一句话,正是对背后这篇大文章——“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最质朴的注解。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正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对成都的殷切嘱托。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成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探索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理念的实现路径,聚焦水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转化,加快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一批休闲旅游新名片和旅游街区示范段。

也正是在前期治理成效的基础上,2020年11月,锦江示范河湖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进一步探索可供全国复制和推广的河流综合治理经验。在示范河湖建设中,注重水生态修复与流域生态改善同步、注重实施场景营造和价值转换等“锦江特色”,给验收组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仅打造了绿色公共空间,也形成绿色经济综合体。”成都锦江绿道公司招商副经理李晓雅算了一笔生态账,通过锦江水生态治理和沿线景观打造,锦江两岸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生态效益正逐步转换为经济效益。

一种新生活

“长”在220公里锦江上的滨水公园

从“都市滨水绿道”到“都市滨水公园”,已迈向3.0时代的锦江水生态治理未来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姿态?

2019年,成都发布了《锦江公园总体规划》,提出将全力建设锦江公园,打造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而今,锦江不再仅是一弯江水,她塑造着有风景、有内涵的城市亲水空间——

比如,金牛区“北门里·爱情巷”,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市井味、时尚范”文旅消费新场景、网红新地标;

比如,在江滩公园内,红蓝色的跑道创意源于手游王者荣耀,蜿蜒盘旋在清澈湖中的蓝色走廊与两岸绿植交相呼应;

再比如,成华区望平滨河路上,几何、揖美、“笨IP”等国内知名品牌被引进,打造着“一步一景、一店一品”的高品质消费场景……

锦江公园基本成形成势,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也成为了其阶段性新目标。记者了解到,“串珠成链”的整体谋划,在锦江公园金牛段18.4公里河段率先展开——以三环绿道都市文旅体验带为纵轴,天府艺术公园领衔,集聚9个城市公园,连接9条特色街区,串联九里堤遗址、白马寺等多个历史文化节点,犹如一条“翡翠项链”。“绿道9园”已建成、投用4个,传统印象中商气浓郁的金牛,又大比例新添了“绿色账户”——将新增9个灯光球场、13个主题场馆、20个体验场景,以及超过100个的网红打卡地。片区开发、综合运营,“绿道经济”的集群效应,呼之欲出。

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助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打造青山绿道蓝网的生态格局,成都正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天府蓝网规划建设。具体而言,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统筹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水岸城一体化,打造彰显文化底蕴、营造生活场景、引领城市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一核一环、三江九带、三级四类”的天府蓝网整体格局。到2025年,建设1000公里精品蓝网发展带,到2035年,建设形成“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的天府蓝网,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

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绿道、公园镶嵌其中,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在成都水生态治理的久久为功之下,关于锦江的幸福故事还在延续。

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锦江新色,不止于美!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