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万亿级”成都锁定何方?

成都日报 2021-08-02 06:52

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赛道化”的共识正逐步形成。城市规划也呈现出向精细化、专业化的细分领域演进的趋势,从而加速现代产业版图的升级重塑。

何为新赛道?官方定义,新赛道是以新技术或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分工更细、技术更高、迭代更快、更利于形成优势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在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背景下,这些产业和领域已成为后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变量。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特别是在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明确,到2025年,将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地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加快布局“新赛道”,就是要抢占发展先机。以培育新赛手、建设新赛场为支撑,成都正面向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城市现代化和构建幸福美好生活,紧扣产业规律、城市功能和科技变革,牢牢把握趋势驱动、技术驱动、场景驱动、模式驱动、需求驱动核心要求,构建新技术赛道、新生物赛道、新能源赛道、新制造赛道、新生活赛道的赛道体系,强化“赛手”引领,全力激活新赛道主体,强化“赛场”支撑,集中用好新赛道平台,着力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线。 本报摄影部供图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线  本报摄影部供图

站稳优势赛道

超前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率先跃升“万亿级”

24.3%,这是2021年上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

在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首个跃升“万亿级”的产业后,电子信息产业仍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增长。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版图”中,京东方是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之一。走进位于高新西区的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作业人员挥汗如雨,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项目将集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产业共生生态新模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表示,创新中心稳定运营后,自身及拉动相关产业年度总营收预计将可达2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京东方还将进一步加大在成都的战略布局,助力成都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高地和物联网创新发展引擎。”

不仅是创新中心,从京东方布局成都开始,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是产业顶端: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成都)健康产业园项目、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项目……京东方在成都的拓展,正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从弱到强、聚集发展这条上升曲线上的一道耀眼轨迹。如今,在成都,英特尔、华为、联想、深天马……越来越多的业界“巨头”都把研发机构和前沿生产线布局于此。

万亿级产业,即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大关的产业或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亦是当今城市竞争中一个重要的指数。成都、武汉、西安、杭州……GDP跨入万亿级“俱乐部”的城市,都有自己着重发力和长远布局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这得益于成都近年来在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的精准布局。

2017年,成都在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要规划统筹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作为成都规划打造首破万亿级的主导产业排在第一位。四年来,成都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建设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坚持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集群成链、协同融合,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成都出台《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首次明确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

2019年,成都出台《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2020年,成都出台《成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路径——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更新“两图一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

正是不断完善的政策举措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四梁八柱”,也是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产业的重要原因。

当前,成都经济总量正在向2万亿冲刺,正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汽车产业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全面开花的发展趋势下——

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在哪里?

6号线车辆的所有大部件均由成都本地生产 本报摄影部供图

6号线车辆的所有大部件均由成都本地生产 本报摄影部供图

锁定潜力赛道

以技术创新驱动 引领装备制造产业提能升级

今年2月,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以IPO形式登陆A股市场的无人机整机系统制造公司。

除此之外,6月7日,丰田旗下代表车型亚洲龙在成都成功下线,标志着“成都造”乘用车规模性迈向高端化;同一天,全球首辆凡尔赛C5 X量产车下线仪式在成都举行,开启了东风雪铁龙“成都造、全球销”的品牌发展新局面……这是成都在培育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过程中的一个个闪亮成果。

“成都将通过锚定世界级,形成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说。

将装备制造产业“锁定”为下一个“万亿级”,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底气。

2019年,成都出台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为进一步发展装备制造业,成都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锁定航空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五大重点领域。到2022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瞄准既定目标,如何提前“交卷”?进一步深入观察可以看到,截至目前,成都构建了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环保和智能装备等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其中:

航空航天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三,拥有成都飞机、四川涡轮院、中电科10所等科研院所和成飞公司、成发公司、成飞民机、中电科航电等航空制造企业,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电系统、航空维修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实力排名全国第二,是国内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的领跑者和制定者,整车年产能突破2000辆,整车同城化配套率提升至50%,年内成功研制全国首列160公里/小时基于5G车车通信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A型列车,并建成全国首个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形成“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保”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位列全国第三。

汽车产业进入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前列,产能突破200万辆,已形成完整的整车产品体系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大众全新捷达品牌全球总部和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成都,沃尔沃成都工厂第60万辆整车下线。

“作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成都制造将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能升级。”王凯介绍,成都将补短板,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领域攻坚突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关键产品、关键装备、关键工艺的国产化替代,增强自主可控能力;锻长板,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显示、交通装备领域持续创新,强化技术优势,扩大规模优势,巩固提升领先地位;提能力,聚焦成都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本地供应商培育计划,开展“主配”牵手行动,提高重点产品区域配套率。此外,还将加快智能新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广绿色制造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抢跑未来赛道

围绕前沿技术 重塑城市后发超越竞争新优势

7月3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了3颗吉林一号高分03D卫星和星时代-10卫星,均实现成功发射。星时代-10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定位卫星互联网领域、为用户提供空天地一体化数据信息服务的成都企业国星宇航,顺利完成了第十次太空任务。

国星宇航所在的卫星互联网赛道,正是成都此次布局的新赛道之一。

全会明确,紧扣产业规律、城市功能和科技变革,构建卫星互联网、创新药物、绿色氢能、无人机、数字文创等新技术赛道、新生物赛道、新能源赛道、新制造赛道、新生活赛道的赛道体系。此外,围绕前沿技术及未来产业赛道,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量子互联、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力争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赢得主动、占据高点。

在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看来,“赛道”本身而言就有竞争超越的含义,“抢跑”新赛道,成都在多个产业早已实现“换道超车”。

先进计算方面,2020年建成投用的成都超算中心,作为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超级计算机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

再看人工智能。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数量达550余家,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今年5月,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更是对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的认可。

新能源赛道上,成都提前围绕新能源产业,在氢能、核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主要布局在绿色氢都、青白江先进材料功能区、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功能区等产业功能区,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在未来赛道上,成都从未停止脚步。《决定》此次布局新赛道,更是要抢占发展先机,重塑城市后发超越的竞争新优势。

布局新赛道离不开新赛手和新赛场。聚焦新赛手,成都将建立新赛道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行业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大力引进领军型、平台型、功能型、创新型企业。

聚焦新赛场,成都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源点,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成都制造在全球价值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形成成都制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成都,正以新赛道突破自我,瞄准“险远之处”,闯出新路、创出新招、争做先锋。

本报记者 曹凘源 吴怡霏

原标题:下一个“万亿级”成都锁定何方?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