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 成都新登记4891家新动能新引擎的策源地
成都商报 2021-08-02 07:13
AI创新中心
近日,成都2021年经济“半年报”出炉。高开稳进,GDP同比增长13.1%。其中,令人振奋的一项,当属“新动能”的表现——
2021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1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5倍,新经济总量指数连续6个月全国第二;新经济营业收入增速超40%;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超20%;综合PMI产出指数连续6个月居较高景气区间……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来成都发生的几件大事,皆与“创新”有关。
4月16日,数控装备工业智能制造川渝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将研究开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川渝地区精密器械加工厂商生产制造能力;
5月23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揭牌,这是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
7月30日,四川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第十家“蓉企”身份敲钟登陆科创板……
创新策源能力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这是成都经济半年成绩单中,“新动能”表现亮眼的关键原因。
创新策源力的提升,如何激起了发展的澎湃动能?
策源力,源动力
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是承载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
7月18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对面,一栋大楼正式建成投用,引起业内外无限瞩目。那是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正式揭牌。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是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继上海后全国第二个启用的转化医学国家级大设施。“投用后,将显著提升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生物治疗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缩短30%~5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
揭牌仪式现场,华西医院就发布了两项重大转化成果:一个是魏于全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另一个是刘进教授团队的“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获批1.1类麻醉新药证书、5亿元合同经费启动骨骼肌松弛药物研发”。
李为民说,未来5-10年内,这里将支撑50-100个自主创新研发的候选生物治疗产品实现转化。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正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系列“国之重器”在2021年上半年迎来新的进展。
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揭牌,前沿医学中心导入国家、省级平台近20个,成都超算中心获批第十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建设,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等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22.2亿元……在成都,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加快成势。
成都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创新平台?按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的理解,成都要打造三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将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为核心,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一批“国之重器”;二是校院地协同创新的平台。面向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大院大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三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成都市“5+5+1”产业,以及一些未来产业赛道,布局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中心等国字号技术创新平台、产业赋能平台,同时围绕“中科系”“中核系”“高校系”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加快成势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在加速提升成都的创新策源力。
新优势,新赛道
除了基础创新纵深推进,成都的产业创新也在赋能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6056亿元、增长25.2%;新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1家、增长11.94%,申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增长57%……
成都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如今,一个个新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
7月3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将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同时,还成功搭载了4颗卫星。其中“星时代-10”卫星,是唯一一颗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了第十次太空任务。
这颗具有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高分辨率等特点的卫星,在完成在轨测试后可提供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服务,应用场景包括乡村振兴、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行业应用以及商业化场景。
“卫星互联网”,正是国星宇航所处的细分领域,也是成都在新经济领域布局的“新赛道”之一。
数日前,三款“成都造”无人机第一时间驰援河南灾区,为灾后救援提供科技助力。翼龙-2H无人机为灾区居民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纵横大鹏无人机提供指定区域首批灾后数字正射影像图,吉利沃飞长空无人机紧急驰援河南提供应急救援……
“无人机”,也是成都新经济领域布局、并已具有明显优势的“新赛道”之一。
“新赛道”,顾名思义,是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特性。换句话说,新赛道,意味着发展的先机。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说,场景和赛道,都是新经济企业的发展诉求,也是产业发展方向的诉求。成都将以新经济“五新”路径赋能传统产业,把长板拉长,计划培育40个新经济新赛道。其中包括16个优势赛道,14个基础赛道以及10个未来赛道。
也正是基于赛道的前瞻布局,动能的创新培育,2021年上半年,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连续6个月排名全国城市第二,新经济企业突破50万家,新登记新经济企业7.8万家、增长43.9%,新经济营业收入增长保持40%以上;新入库新经济企业724家,其中,独角兽企业7家、行业领军企业13家、准独角兽企业100家、种子企业604家。新经济企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指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要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筑牢战略支撑和物质基础。
以科技创新为最强劲的引擎,成都,正迸发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原标题:4891家 新动能新引擎的策源地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