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微物联的四个剖面看成都新经济企业动能源泉
成都日报 2021-08-04 07:12
积微物联电商孵化园
7月底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高产业策源能力,统筹布局“六大新经济形态”、创造“七大应用场景”,大力促进新经济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集群成链发展。
为何要持续重视新经济发展?成都新经济发展涌现出怎样的动能和活力?一组最新的统计数据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统计显示,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30.8万户,其中新登记新经济企业增长43.9%。
新经济企业已成为成都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新登记新经济企业激增逾四成的背后,除了成都具有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肥沃土壤,更为重要的是成都具有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内生动力。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微物联”)是成都本土培育发展壮大起来的新经济企业。上半年,积微物联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服务上下游客户超过10万户,持续保持了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
增长的背后,既彰显企业发展的活力,也呈现出城市发展的动能。积微物联站在“硬邦邦”的钢铁产业链上,提交营收同比增长逾九成的年中考成绩单,绝不是偶然,筑牢新发展理念根基、借助新技术优势创新发展,创建若干数字化新业态、新场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和活力,则是一家新经济企业亮眼成绩单背后的实质。咱们就走进积微物联,从4个剖面看成都一家新经济企业的动能源泉和发展活力。
剖面1
新场景赋能
智慧化赋能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走进积微物联旗下的成都达海产业园区,明显感受到它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园,其智能化运作流程连贯高效,充满未来感。
车主入园时,智能门岗替代传统门卫,快速完成车牌识别,根据车辆入园活动提供园区地图与导航,方便司机快速到达服务区域。库房管理员通过配备的PDA扫描货品上的标识码,识别货品信息,高效便捷完成货品收发管理。
存放于仓库中的大宗货物的信息,通过数码仓完成库内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追溯查询。园区内安装有500多个360度高清摄像头,不论是货主、车主还是园区工作人员,都可以借助系统,远程查看货物的实时情况,或利用VR设备实现“身临其境”。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达海产业园所提供的仓储服务极其注重安全性,“仓库安装了无线定位设备,货物移动有全程系统记录,同时配合运用3D数据孪生技术,对各类非法移动或吊装进行实时报警,全程监督货物的移动是否合规有效,确保各类货物装卸有序、安全可靠。”
“身处数字经济的浪潮之巅,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积微物联高级副总裁陈源称,积微物联线下深耕达海产业园综合体,打造数字化智慧园区;线上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族群,以新技术服务传统产业数智化发展,以线上线下高效融合的双平台打通产业链,以成熟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新服务。同时,积微物联还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核心产品,运用新技术构造公共基础服务平台,支持向智能工厂+平台化运营+协同化生态三个方向的转变,积极助力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据介绍,截至目前,积微物联先后打造了成都达海、云南达海、南充达海、攀西达海等覆盖西南的实体仓储加工物流基地,实现年仓储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600万吨,入园客户3000多家,合作钢厂和钒钛生产企业70多家,并跨界拓展了木材、建材、有色金属等多个品类的大宗物资领域。
剖面2
数字化提能
装上“大脑”实现车间远程协同优化
在推动产业园迈入数字化智能时代的同时,积微物联涉足数字化工厂领域,也是一大亮点。
在积微物联公司的生态大屏上,显示着远在西昌市的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实时变动着,“一屏尽览”。
现场的技术人员一边远程查看生产情况,一边分析数据,然后将数据分析反馈至车间,从而实现优化工艺、服务生产。这个“神奇”的过程,被专业人士称为“为传统钢铁企业装上工业大脑”。
在西昌的生产车间内,不再像早年间生产钢铁需要依赖“老师傅”的个人经验,而今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有数据作为参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可为每一道工序找到最优的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整个过程就是积微物联参与的“攀钢集团西昌钢钒ET钢铁大脑APP应用解决方案”(也称“钢铁大脑”)的运用,该方案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现场的相关技术负责人称,“我们生产线上安装了上万个传感器。以往采集的数据没有真正用起来,现在我们与阿里云联手打造的工业大脑可以让数据‘开口说话’,帮助传统钢铁生产提质降本。”而“钢铁大脑”的成功运用可以帮企业每年节约上千万元的成本。
在智能制造方面,积微物联不断开拓新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手段,开发生产现场安全作业行为智能管控,提高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围绕工艺智能化、管控精益化,构建数字化管理应用大数据平台,助力数字化工厂建设。
剖面3
智慧化增效
推动新技术成果在物流运输场景中落地
一辆辆货车载满货物,通过门卫岗的数字化识别后快速离场,与此同时另一边空载货车也快速进场准备办理提货。站在成都达海产业园内,可以看到传统物流运输也在这里进行着新旧场景的切换。
在一单业务流程中,积微物联打造的智慧物流平台——积微运网连接着三大主体——货主、承运人、平台服务商。
承运人仅需登录积微运网平台进行远程竞价、车辆调度,系统调度完成后,司机在APP端会收取到装货信息;货主通过运网平台,在线上发起竞价、编制运输计划,运输过程中可时刻跟踪物流进度,也可以查看入库预报,提前组织仓储,线上便可签收货物。
实际承运人则登录平台APP可查看待运输情况、厂区排队情况及货物运输要求,再根据情况安排提货。货车司机提货时可通过身份证进行自助办理操作,提好货物后通过数字化识别离场,“像是给物流运输流程安上了一个‘智慧’大脑,高效推动着每一步流程。”
一切看似简单而顺畅,其背后的意义却非同小视。相比过去的传统模式,智慧化的运作模式,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一切,都依赖于积微物联在新技术领域的投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成果,在大宗物资物流运输的场景中落地。
据介绍,截至目前,积微运网注册车辆超过6万台,年运量超过3200万吨,年运单规模超过100万单,当前积微运网正在加紧实施新一轮的技术更迭和创新,将带来更为高效、低成本的智慧物流新模式、新运用和新场景。
剖面4
循环创价值
“闲鱼”思维创造成交额60亿元
打造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积微物联也致力于解决“对产业中产生的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
秉承“物尽其用,再创价值”的理念,积微物联旗下积微循环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再生资源的交易“市场”,其定位为再生资源专业化处置的互联网平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处置的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钢铁与废旧有色金属、闲废设备、闲废材料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循环再生。
“有点类似C端‘闲鱼’的商业逻辑,积微循环扮演‘大宗领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角色,但是业务范围并不单一。”据积微循环平台工作人员介绍,积微循环主动寻找资源方,与资源方协商将资源放到平台进行销售。
换而言之,就是资源方将再生资源信息放到平台售卖,客户线上选货,看中后按照流程完成交易。取得详细的资源信息并上架后,平台将依托大数据的匹配功能,寻找目标客户,再启动地推工作,邀请客户上平台进行资源竞价。竞价成功后,签订交易合同,平台再协助客户完成提货。
以平台的方式,积微循环解决了过去再生资源交易过程中的痛点,比如货源信息不完整、价格信息不透明、物流信息不清晰等,以专员全程跟踪的方式保证了整个交易的安全可靠,让交易变得更加便捷而高效。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积微循环平台客户超3400家,累计成交量达200多万吨,平台总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
积微物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持续紧跟时代潮流、城市发展趋势,巩固自身优势,在新经济“赛道”中担当起引跑者的角色,助力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集群成链。
本报记者 杨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从积微物联的四个剖面看成都新经济企业动能源泉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