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服务圈理念 公共文化新空间涌现…

成都商报 2021-08-19 07:44

  

网红打卡地——几何书店 

  

露天音乐公园 

  

城市音乐厅

提档升级

按照“品质化、景点化、网红化”的设想,推进市 、县两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现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合理布局

按照“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理念,引导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根据服务人口、覆盖区域科学合理布局。

平台共享

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城市民生服务平台的服务互联融合和与强势社交平台的合作共享。

社会参与

积极培育发展基层“文化理事会”、“群众议事会”等,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辖区群众参与服务中心运行管理。

硬件

13个文化地标

36个“阅读美空间”

首先,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新声剧场、金牛区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市文化馆新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张大千艺术博物馆、金融城文化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等13个地标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随着众多大型地标性文化设施的投入运行大幅跃升。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设施布点也更加合理。

其次,高品质公共文化新空间批量呈现。推动现有基层文化设施“亲民化”改造升级,成都市每年新打造4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并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目标,自2014年至今,已完成754个示范点建设,从空间布局、氛围营造、服务提升等方面着力,让基层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乐聚”之地。

比如,联合品牌书店,采用图书馆+实体书店模式,打造了36个“城市阅读美空间”,让“实体书店”变“借阅空间”。开展城市楼宇“一楼文化”建设,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将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开辟为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持续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实现“服务延伸”。

便民

图书实现通借通还

线上线下融合

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好与坏,不能只看投入多少资金、建成多少文化场馆、启动多少文化工程项目,还要看它最终与市民生活的贴近度和对繁荣文化空间的支持度。据悉,成都图书馆作为中心馆与区(市)县馆共同组成公共图书馆联盟,成都市统一借阅平台,统一构建读者数据库,实现数字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市、县、乡、村四级通借通还,图书定期流转,并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文化场所等积极打造24小时无人管理的图书分馆。区(市)县馆因地制宜实施总分馆制,构筑成了“一卡借阅、就近还书,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盘棋”统筹发展的格局。同时,积极依托社会文化艺术机构打造书院、国学馆、川剧馆 、乡愁馆等特色文化馆艺术分馆。上下联动、共建共享、资源下沉的运行模式日趋成熟。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成都市公共文化基于“文化天府云”线上线下服务内容不断融合,目前平台已涵盖课程报名、活动抢票、场地预约、街头艺人、慕课教学、直播教室、文化志愿者、大家美术馆等23 项最受市民群众喜爱的服务功能,将民生需求通过“一键报名”“一键抢票”“一键预约”轻松实现。“文化天府云”APP下载量突破100万次,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观察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

在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成都市在创新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昨日,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13个城市文化地标建设、15分钟公共服务圈理念,大批公共文化新空间出现……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文化天府云”APP,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这就是答案。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