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成都日报 2021-08-21 08:10
前不久,《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发布,这是近3年来,成都进行的第三次标准调整。此次调整,不仅意味着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数量、质量达到3年之最,也标志着成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普惠、均衡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成都的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生活在成都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变与更新中,感受到这座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的《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的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第一位。其中,在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在生态环境领域满意度得分位居前三,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生活城市是城市追求的最高境界,良好的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有效的治理是最普惠的福祉。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成都将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品质,让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在成都找到家的感觉,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集聚起城市发展的最大向心力。
关键词:养老服务
构建“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这里环境不错,服务也好,很喜欢和老伙计们来这儿休闲玩耍。”家住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的李大爷,正和同伴下着象棋,说起社区新开的养老服务中心,他们都赞不绝口。据介绍,友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成都首个养老综合体。而养老综合体的建设,是成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内涵融入幸福美好生活中,被作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正在成都实施。
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紧紧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加快建设全国“老有颐养”典范城市,“十三五”期间,全市拥有养老服务床位达到12.7万张(含筹建),较“十二五”末增长42.3%,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28张,较“十二五”末增长18.5%,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35%,新增护理型床位占全市新增养老床位数的60%;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2%,养老护理员培训率达到100%。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成都成功争取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构建“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成30张床位以上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院224个,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40个,设立养老服务站点近万个,城乡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基本形成。并积极探索“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10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1789个。
成都还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范围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累计为困难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4.14亿元(含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全市城乡特困老年人入住机构“愿进全进,应保尽保”。并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职工参保对象全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范围,为3.1万名6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支付每月1377元—2296元的失能照护费用。资助3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安全适老化改造,安装助行设备100套。
关键词:公共交通
中心城区“5+1”区建成区
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9%
小区门口,公交接驳直接坐到地铁站,出了地铁站骑着共享单车去公司上班……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成都市民出行的日常。
目前,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成为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中心城区“5+1”区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9%……“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在提升通勤效率的同时,让人们“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更加舒心,越来越多的成都人选择绿色出行,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
未来成都还将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继续丰富“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让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成为市民的首选和最优选。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快速准点的公共交通,“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5%。
地面公交作为公共交通主力之一,也将持续优化加密常规公交线网,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全面优化公交线网,加强轨道公交接驳换乘,减少线网功能重复竞争;优化调整轨道站点配套的公交站点位置,减少市民换乘步行距离,力争通勤时段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
在慢行系统方面,规范和发展共享单车,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合理设置停放点位并实施精准调度,实现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体系的有机有序衔接。
关键词:生态环境
1月1日至6月15日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2天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到绿道上寻一处静谧,在鸟语花香间,放松身心——这一场景,逐渐融入越来越多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普惠生态产品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营城聚人之根、美好生活之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成都正让市民在城市就能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
2021年上半年,按照“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原则,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月1日至6月15日,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2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79.5%,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而为了创造更多的蓝天,市生态环境局已把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推进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将以规划为引领推进大气污染有效治理,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
围绕“水更清”,市水务局将坚持“三水统筹”,实施“六水攻坚”,以天府蓝网建设为目标,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为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系统实施水净化、水安全、水文化攻坚,构建“一核一环,三江九带,三级四类”天府蓝网整体格局,打造幸福河湖中国案例。
为让“景更美”,市公园城市管理局计划今年新建绿道800公里,并打造一批生态、环境、文化、生活有机统一的公园城市示范街区。
关键词:社会保障
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
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
升级“成都市就业局”微信公众号和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V3.0,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政策查询等实现24小时网上服务;大力推进“提速办”“打包办”等公共服务改革,强化部门大数据比对,推行政策申报“免填表、免申报、免交资料”,直接将18.68亿元稳岗补贴拨付到企业;大力推广“成都公共招聘网”“成都人才网”平台应用,创新构建“空中招聘”“直播带岗”等招聘模式,聚焦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推出重点企业专场活动,帮助1.84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超50万个……
成都市人社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就业服务“一窗受理”工作改革,全面改造升级服务窗口功能,建成就业服务综合服务大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窗受理、自助申报、办事预约、信息查询以及咨询等服务,纳入综合服务窗口服务事项增加了215%,为广大企业和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成都市人社局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综合柜员制、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不见面服务等社保公共服务模式,坚持以社保标准化推进社保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保公共服务线上线下同质同效,不断满足参保单位和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社保经办服务需求。“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享受社保降费减免政策红利918.51亿元,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享受待遇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4.43%和48.99%,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成功率保持在99.99%以上。
一项项看得见的变化,映射出了全市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领取便捷性持续增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成都市人社局正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支撑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快推广社会保障卡在养老待遇领取中的应用。目前,全市所有挂了“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蓝色标牌的合作银行网点柜台,均可将养老金银行账户变更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田程晨 王雪钰
原标题: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