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轨道交通成网效果评估出炉 市民平均通勤时长减少

成都日报 2021-08-22 07:39

随着总里程达到558公里,成都轨道交通迈入大线网运营时代,跃居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服务水平步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为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支撑成都市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旗下成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成都轨道交通成网效果进行评估,分别从与城市空间协同性、轨道自身运营效益和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性等方面展开,促进成都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科学拓展、合理优化。

评估包括7大方面17个具体指标

此次评估主要包括设施供给、运营效益、交通结构、通勤效率、拥堵改善、环境友好和乘客满意7大方面17个具体指标。

轨道交通进一步支撑城市空间发展。站点500米、800米覆盖人口分别为222.1万、457万,较成网前(205.3万、408.6万)分别增长8.2%、11.8%;站点500米、800米覆盖岗位分别为110.3万、221.5万,较成网前(108.2万、206.4万)分别增长1.9%、7.3%,中心城区、高新南区和高新西区等就业高密区域基本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

客流增长大 1号线最忙

评估显示,网络化运营后,轨道交通可达性提高,出行吸引力增强。在客流规模方面,地铁日均客运量、最高客运量分别达556.9万乘次/日、717.37万乘次/日(进行评估时),较成网前(427.6万乘次/日、555.25万乘次/日)分别增长30.2%、29.2%;有轨电车日均客运量、最高客运量分别达3.39万乘次/日、5.06万乘次/日,较成网前(3.38万乘次/日、4.78万乘次/日)分别增长0.3%、5.9%。

调研显示,乘客对轨道交通出行满意度为94%,较2020年4季度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92.73%稳步增长。轨道交通自身出行体验较高,但在接驳交通协同发展方面有待提升。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公共交通格局发生转变。5+1城区、12+3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分别达61.6%、49.1%,较成网前(60.4%、48.1%)分别增长1.2个和1个百分点,其中轨道交通分担率分别为58.5%和52.3%。

在客运强度方面,地铁线网客运强度为1.07万乘次/公里·日,较成网前(1.19)降低10.1%。其中,1号线客运强度最高,达2.01万乘次/公里·日;18号线客运强度最低,为0.18万乘次/公里·日。

在满载率方面,新线开通增大了线网覆盖面积、站点密度,贯穿南北通勤客流通道的5号线对1号线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1号线仍为满载率最高的线路,4月份满载率为104.61%,较成网前(109.27%)降低4.66%。

轨道交通可达性提高

评估显示,轨道交通全市居民出行率保持不变,平均通勤时长由42分钟降至40分钟;早高峰平均站内耗时29.61分钟,较成网前(30.11分钟)减少0.5分钟;晚高峰平均站内耗时31.58分钟,较成网前(32.87分钟)减少1.29分钟。

随着轨道交通可达性提高,由私家车出行转换到轨道交通出行人群约有5.7—10.3万人,城市减少碳排放量7.8—14万吨,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本报记者 袁弘

原标题:成都轨道交通成网效果评估出炉 市民平均通勤时长减少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