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五新”赛道

成都日报 2021-09-06 07:47

第24届成都车展上,超过15家新能源车企参展

市民关注新能源汽车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0.4万辆和147.8万辆,超过去年136.6万辆和136.7万辆的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车正加速“驶”入更多百姓家。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海内外车企新品的西部首发主阵地,成都国际车展已成为中西部车市乃至下半年全国车市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据了解,本届车展共吸引130余个国内外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1500余辆。超过15家新能源车企参展,是历年来新能源汽车参展比例最高的一届。

成都车展“新能源热”的背后,市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如何?是什么成为成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借助“双碳”机遇,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又是否能够做到量质齐升?本期《成都经济观察》记者将通过对市民、企业家、行业主管部门的采访,共同探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

消费理念之新

消费群体的

购买内驱力被激活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次和朋友过来也是想实地看看‘造车新势力’的车型,如果合适,我打算换一辆新能源车。”8月29日,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称“成都车展”)开幕当天,一位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新能源汽车省钱。比如,燃油车每公里要耗掉约0.4元油费,电动车一般百公里需要15度电,大约8元钱,这样一下子就能省30多元钱的费用。电动车的保养、维修费用也与传统燃油车不同。除此之外,以电作为汽车的能源,还十分环保,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面对快速扩张的销量和不断提升的新车渗透率,车企们纷纷发力转型,试图在一片蓝海中杀出重围,抢得市场先机。记者实地探馆了解到,在本届成都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品牌参展比例在继续增加,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现场每个展馆内都能看见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诸如蔚来、小鹏、理想、智己、Polestar(极星)、欧拉等“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纷纷亮相。

专为女性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欧拉芭蕾猫

国产小鹏新能源汽车引人关注

一连几天,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成都是他们的福地,作为“西南车市风向标”的成都车展是他们抢占西南市场的重要平台。24周岁的成都车展凭借其对市场的深刻把握已成为展商与观众最信任的车展平台之一,双方得以在此深度交流,明确彼此需求。“我们自然要拿出最好、最新的车型,力求抢占西部市场先机。”

来自媒体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很是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0006辆,同比增长117.7%,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6,仅次于“北上广深杭”这5个限牌城市。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公关总监罗昊认为,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耕耘,新能源车营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消费者观念转变,新能源消费群体的购买内驱力被激活。

“新能源汽车消费体现出逐渐增强的市场内生动力,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个人购买比例超过七成。”成都车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相关车企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充电设施推广普及、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高的接受和认识度,共同促成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市场的快速增长,这一趋势未来还将愈发凸显。

能源动力之新

共同打造

成渝氢走廊

一辆辆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客运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车上看不到排气管的“黑尾巴”,因为排出的是水汽;汽车“饿”的时候,路边的加氢站能方便地给予“养料”……在成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中,氢能已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

早在2018年6月,四川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线在郫都区全面载客运行。四川也成为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示范运行的省份。作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配套设施,成都第一座临时加氢站同样在郫都区投入示范运行。2021年3月,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首批氢燃料电池客车发动机正式交付装车。该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将安装于大运会通勤客车上,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加油助威,提供交通保障。

如今,越来越多的成都企业入局这一蓝海市场。来到新津区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的生产车间,一辆色彩简洁、造型大方的公交车特别吸引眼球,“极简白”搭配“科技黑”为主基调,洒脱大气。“这是我们新下线的氢燃料电池车‘奔马’,它是我们在成都‘氢能’布局的第一个产品。”成都银隆副总经理袁良明介绍,“奔马”搭载了银隆自主研发的氢钛动力总成技术,集成了氢燃料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与钛酸锂电池的高功率密度优势。“奔马”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其排放物为水,无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具有噪声低、效率高等特点,现已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据了解,成都已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意见,建成加氢站两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2020年TrendBank势银发布中国氢能城市竞争力30强榜单。榜单根据加氢站基础设施、氢能产业基础、氢能相关政策以及财政、人口、科研基础情况对相关城市进行整理总结。成都市以城市综合竞争力强、规划补贴政策全面综合评分47.14,位列榜单第4位。

根据四川省经信厅印发的《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内江-重庆发展轴将发挥成都氢能产业发展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应用中心优势,带动内江、资阳、自贡、乐山等沿线城市氢能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氢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与重庆深化互补合作,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

商业模式之新

四川首个重卡换电站

将在成都率先落地

从供给和生产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动力来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更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今年4月,工信部联合能源局发布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健全标准体系,组织整车、动力电池、能源、运营企业及行业机构研究制修订换电安全、换电接口、标准化电池箱、模块化电池等标准,鼓励相关团体开展标准先行先试”等要求。

记者了解到,四川首个重卡换电站将在成都率先落地。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货运大道的换电站建设现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建设工作。未来,需要换电池的重型卡车驶入全自动换电操作平台,两只机械手精准地打开电池箱门,卸下电池箱,换装上电站内已电量满格的电池箱。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我们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注‘绿电交通’领域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的成都,是我们在西南市场的一块重要布局。”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魏显刚告诉记者,重卡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换电模式最佳适用场景之一。

一辆传统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远超一辆普通乘用车,重卡“新能源化”是大势所趋。魏显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辆燃油重卡污染排放相当于300辆小轿车,按全国300万辆倒短重卡测算,全部电动化后减少四项污染排放物238万吨/年,相当于减少9亿辆乘用车污染排放,每年可减少原油消耗1296亿升,占我国2020年全年原油进口总量的20.4%。

“从用户需求来看,重卡的重资产属性决定其要求高出行率、快速收回成本等,无法容忍因充电时间比较长而导致的闲置率高。”魏显刚进一步分析道,但由于纯电动重卡自身装配电池更多、所需电量更高,通常充电需要两小时左右,难与传统重卡的加油速度相比。而换电模式一般只需3-5分钟,足可媲美加油效率,“不耽误赚钱”,满足重卡用户快换快走的效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新能源汽车传统的充电模式,消费者只需购买裸车,电池采用共享租赁形式,可以大大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费用。魏显刚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和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成都王牌等19家主机厂,以及宁德时代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达成合作。”

企业布局之新

多家成都上市公司

已切入新能源车领域

在今年成都车展,各大车企都纷纷发布旗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也日益增强。在这场大变革里,新能源车企在资本市场纵身一跃,从市值上将一众传统车企甩到身后。面临这一机遇,成都企业也积极拥抱。资本市场上,川能动力、华体科技、东方电气、西菱动力、成飞集成、新筑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新能源车相关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不断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高,续航里程更长。随着循环性、安全性等综合技术指标的提升,固态电池应用市场将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加快布局锂电池领域。

在一众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成都企业当中,川能动力今年在资本市场的涨幅惊人。该公司的前身为川化股份。2016年至2017年,公司引入四川能投集团作为大股东,公司遂迈出了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整合锂电全产业链”转型的步伐;“锂离子电池制造”成为公司经营范围之一。自去年6月起,川能动力接连上演并购重组大戏,将锂电资产并入上市公司。2021年初公司完成对能投锂业62.75%股权的收购。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矿开采、生产与销售。控股子公司德鑫矿业所持有的李家沟锂辉石矿现已探明矿石储量为4036万吨,氧化锂储量51万吨,平均品位1.3%。截至目前,川能动力以锂电上游领域的锂矿采选、锂盐生产为切入点,打通“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电池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天齐锂业今年股市表现也十分亮眼,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新能源核心材料供应商,国内锂行业中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公司致力于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有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氯化锂、工业级无水氯化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工业级氢氧化锂以及磷酸二氢锂、高纯碳酸锂和金属锂等。天齐锂业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超出预期,也拉动了锂电池产业链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地和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上游原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消费需求,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将长期受益。

发展理念之新

从推广应用

到营造产业生态

按照《成都市2021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市政环卫和工程建设、私人消费等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力争2021年推广新能源汽车9万辆,累计达到23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比例达到4%。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成都立足从“补车”到“补用”的政策导向,侧重对充电设施、配套运营等方面的支持。2019年印发的《成都市支持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除支持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外,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于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对于消费者而言,《若干政策》着力于“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推出了不限行、减免停车费用等诸多利好。

与此同时,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让新能源汽车用户没有了后顾之忧。为进一步加快和规范成都市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近日成都市经信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成都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成都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协同”原则,统筹推进新建及既有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安全智能、经济便捷”的居民小区充电服务模式,为市民创造优良的电动汽车使用条件。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更带动了成都产业的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业零配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产品质量和制造工艺的更高要求,将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记者看到,随着成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各大汽车厂商也加快新能源汽车产线的导入,XC60、帝豪EV、极星1、E-爱丽舍、标致4008-PHEV、天逸C5 AIRCROSS等新能源车型陆续在蓉投产。据统计,全市拥有新能源汽车企业60余户,其中整车企业12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生产运营企业40余户,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轿车、SUV)+新能源商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特种作业车)的整车制造体系以及较为完善的零部件制造体系。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孟浩 刘泰山 摄影 张青青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