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成都量子产业发展加速成势
成都日报 2021-09-07 07:08
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量子互联网系统”实物展示 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到中国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问世,再到成功研制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祖冲之号”……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量子科技发展迅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成都也明确提出,要超前布局量子互联网、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争取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
面向未来,量子科技攻关底气何在?量子产业发展又如何实现突破?成都的答案是,以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积极寻找量子技术“第二落点”,在加强科研攻关的同时,推动量子科技企业不断创新。
量子信息科技究竟是什么
成都为啥对它青睐有加?
量子科技是融合量子调控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提起量子科技,可能许多人会觉得这一技术非常“高冷”。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从中受益——如果没有量子力学就不会有芯片、电脑,乃至现在众多的电子产品。
量子到底是什么?
量子力学诞生之后,人们把服从量子力学规律的物理客体,都称作量子或者量子系统,比如原子、电子、光子、富勒烯等。
“量子力学主要用于刻画微观物理世界的科学规律,生活在经典物理世界的人类,很难用某一个日常的事物来准确描述量子的规律。”2007年就进入量子科技研究领域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周强教授介绍说。
在周强看来,尽管量子力学是如此的讳莫如深,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过去100多年来人们通过量子力学对微观物理世界的认识——这是“第一次量子革命”。
那么,信息技术如何寻求再一次突破?这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作为量子力学的最新发展,量子信息科技是一个答案。目前,量子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传感三大领域,量子信息技术有望以其超强的灵敏度、安全性和运算能力给现代科技带来颠覆式创新。
当前,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世界主要国家密集出台量子科技的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布局,量子科技正在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其战略意义正在不断提升,其变革未来科技、国家安全、国防军事、产业经济等领域的潜力备受关注。
抢跑量子科技,抢抓发展主动权,成都已快速行动起来。具体而言,在重点区域布局上,未来成都将以天府新区等若干重点区域为主要载体,开展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一系列创新平台。同时,还将推动量子科技企业的提质升级,引进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除此之外,还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依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成都推动量子产业“多点开花”
量子科技发展,成都已有较好基础,处于快速成长期,特别是量子互联网、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正步入加速布局与快速发展阶段。
在科研攻关上,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点发力,构筑了量子技术研究的“成都基础”。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量子科技领域创新资源富集,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3所高校,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另外,中国网安、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所3家科研院所也正积极开展量子科技的相关研发工作。
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成都在这方面更是有着良好的基础。2020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首个突破万亿级产业。在周强看来,当下量子科技研究还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基础,再以量子前沿技术为引领,成都可以差异化发展,提出“成都方案”。
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内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这里进行着量子互联网前沿方向的研究攻关。
“量子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它最终的形态应该如同现今的互联网一样——形成量子互联网。”作为实验室的一员,周强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几年技术攻关,在沙河校区完成了校园内量子互联网场地系统平台的搭建,“我们用3栋楼模拟未来的3个量子中心,并用量子信息技术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应该也是国内首个位于大学校园内的量子互联网场地系统研究平台。”周强介绍道。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团队已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并已获得8项发明专利授权。周强表示,在量子互联网发展的牵引下,还有许多技术点亟待攻关,实验室也在量子器件、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持续发力,并积极利用现有研究成果与相关公司展开合作,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量子解决方案”。
不只于此,在量子科技企业创新领域,成都涌现了如四川国科量子通信有限公司、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量子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思锐必拓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相关科技企业。
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是是成都本土成长起来的量子计算产业链代表企业。以高速信号处理起家,凭借过硬技术切入量子计算领域,2018年协助院士团队研发出国内首个国产量子计算控制系统。对于成都量子产业的发展优势,其创始人曾耿华也深有感触。
在曾耿华看来,成都科教资源丰富,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有较多积累,但在发展量子相关产业上,成都可以以资源禀赋的确定倒逼量子科技的不确定,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二落点”,“要将‘第二落点’坐实,还需和城市优势结合。比如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领域,成都的企业、人才、技术等资源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这足以和量子科技产生大量交集。一旦成都拥有了产业链条上某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或人才优势,话语权自然便会提高,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强。”曾耿华说道。
本报记者 曹凘源
原标题: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成都量子产业发展加速成势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