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公园城市从“颜值”走向“价值”

红星新闻 2021-09-11 13:45

本周,成都迎来两场重磅活动。

9月7日,由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等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期间,多位环保、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院士、行业代表、相关部门代表等人围绕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展开研讨。同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开幕,作为期间重大活动之一,2021全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也将主题聚焦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与创新”。双碳目标,是与会专家、企业和媒体共同关注的话题。

于城市而言,助力双碳目标是责任和担当,也是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一场变革,它将不仅影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也将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两场会上,主办城市成都给出了西部城市探路的方向和愿景。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在颜值,更在价值。

低碳产业

全面绿色转型下的城市机遇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从1.0版向2.0版升级的过程,也将是我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对于资源丰富而发展速度稍显逊色的西部城市而言,无疑是“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例如,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提到一新想法:“让数据中心建到西部去”。在他看来,中国西部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大数据的发展进程中,与其让能源不远万里传到东部,还不如把这些产业弄到西部去,就地使用太阳能、风能这些非化石能源。

事实上,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职能部门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市场各方呼吁一体化推动大数据中心协调发展的及时回应。

成都超算中心就对未来的应用前景报以信心。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体系。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勤介绍,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大科学装置,成都超算中心从开始运行到今年4月,已经为300多用户提供计算资源服务,累计完成了300万个科研课题作业的计算,未来将是四川以及西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做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代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成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8800亿元,建成5G基站3万个。“成都把握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带来的新一批产业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和布局碳中和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还将加快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元应用场景,加强低碳技术科技攻关,形成完善的低碳经济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示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低碳应用

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双碳目标落实到每个市民的生活中,是山青水净的生态空间更为丰富,是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更为普遍。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面积由46.41万公顷增加到57.62万公顷,森林蓄积由3224万立方米增加到3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8.3%提高到40.2%。

在7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上,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曾提及另一组数字:2019年,成都总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均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中最低一位。

“成都市正在探索以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进行空间规划管理。”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城乡建设和空间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在成都,肩负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任务的西部片区,对污染重、损耗大的低端产业进行了“腾笼换鸟”,严格保护青山绿道蓝网等生态空间,还将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探索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的绿色经济考评体系。

2020年成都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这样的鼓励措施,是个人碳收支信用体系的一种雏形。

总而言之,实现双碳目标,城市需要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布局。如何推动生产场景绿色低碳、生活场景绿色简约、生态场景和谐共生,依然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可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