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成都日报 2021-09-22 07:00

大邑县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 本报资料图片

9月21日,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大邑县的稻乡渔歌第三届“天府丰收节”现场,“天府第一蒸”为市民带来了上千份稻乡特色蒸菜。周边是金黄遍地的成熟稻谷以及忙碌的人们——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个收获的季节”。

同样是初秋,在蒲江两河村,柑橘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压弯了枝头;而在天府新区的鲲鹏生态产业园,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其合作伙伴便从零开始增至550余家……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成都,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发展,生态效益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成都这座城市融入骨子里的理念和行动!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记者日前分别走进乡村、项目和企业,实地探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实践。

点位一:蒲江县两河村

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采摘0.25元/斤,上车+运输+下车0.5元/斤,分拣0.2元/斤……掰着手指头,蒲江县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给记者算起账来:每斤柑橘收货时的人工成本是1元左右,前期还有施肥、修枝、疏果等工序……

正说着,就有广东来的客商,提前约好的,来下单了,“我们这里临时销售的很少了,绝大部分早就已经被来自上海、广东等地的商家预订了。”姚庆英指着窗外的一片柑橘地,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树枝早就弯了头。

根据2020年的数据,两河村人均纯收入36500元,“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村民,在自贡等地还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加上这些收入,肯定不止。”

从最初的县级贫困村,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两河村走的就是一条依托生态本底、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

1992年入党,1994年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姚庆英说起那段日子,仍旧激情万分。有人对她产生过怀疑,姚庆英对自己却没有丝毫的怀疑。村民大会在村部院坝召开,她往前一站说,“贫穷不可怕,就怕没信心。”

此后,在姚庆英的带领下,村民在自己的承包地和自留山上种草莓、种脐橙。一片片果树苗噌噌往上蹿,连续几年村里的水果大丰收,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村民也高兴,认为这就是他们所要的幸福生活。”

2013年,两河村对原有的品种进行改良,成功引进包括不知火、春见、爱媛三个柑橘品种,“当时的价格,达到5-8元/斤,比改良前的柑橘价格高了不止多少倍,家家户户纯收入基本上都在10万元以上!”

既要甩掉穷帽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不仅要让村民赚钱,姚庆英还想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2011年,她到处争取资金,最终争取到9000多万元,通过土地置换建成“两河逸园”农民新型社区。这个耗时一年多建成的新型社区都是两三层楼的小洋房,配套设施完善,跟城里的住宅小区没什么两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气象在这里完美呈现。

“下一步,我们重点就是要把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和精品民宿做起来。”姚庆英指着前方的沿山公路告诉记者,在村民都富裕起来后,要考虑未来进一步发展提升的事情了,“让美好生活变得更美好,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和追求。”

点位二:大邑县稻乡渔歌

依托重大项目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9月19日,以“庆丰收 感党恩 永远跟党走”“科技赋能产业 智慧驱动新农"为主题的2021第三届天府丰收节开幕式在成都大邑稻乡渔歌举行:在万亩金黄稻田之中,分享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参观借鉴已经成功的案例,成为众多与会嘉宾感到“十分幸福的一件事”。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祥龙社区,占地约15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现已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325亩,目前已完成投入资金约8.8亿元。

拥有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堵点何在?项目启动之初,一大堆的问题在等着项目组。而这些问题不解开,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发展,要么南辕北辙,得不到百姓支持;要么脱离当地实际,成了无本之木。

“笨办法”——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2019年7月,项目方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就先后派出20余人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对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主要围绕农民基本信息、外出打工族需求、农业生产、子女教育、农村养老、乡风文明建设、金融服务、村容整治多个维度48个问题展开调研工作,调研涉及3村(祥和、龙兴、龙华)2087户,8536人,最终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

“只有了解了村民所需所想及所盼,我们的项目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进行设计。”项目启动建设过程中,按照以农业为“基”、绿色为“魂”、产业为“手”、人才为“柱”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当地优质的农业资源、田园水系林盘资源,探索将旅游业与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共生,形成了渔稻共生立体种养示范区、稻乡渔歌艺术中心、乐农公园、精品民宿、川西林盘等一批优质项目,对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人才返乡、品牌孵化、模式创新、集群发展等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总流转土地面积约8800亩、招商面积7200亩,自营面积1600亩,自营部分主要发展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稻鸭鱼立体综合种养、有机蔬菜种植、农产品初级加工。“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当地务工、村集体合作促进农民增收,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7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8万元,平均收入提升超过120%。稻乡渔歌所在地大邑县董场镇祥和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民增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产业得到发展:形成了农商文旅体融合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雏形——以农业为基础,打造的乐农学院共计开展培训150余期,累计培训10000余人次,带动本地用工量达50%,本地固定用工量超过500人;开展稻乡渔歌项目研学活动、稻田立体模式养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

点位三: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产业园

合作伙伴从零激增到550余家

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背后的强大支撑则是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快速壮大。

在刚刚过去的8月,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暨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四川)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相比以往,今年的大赛赛题涉及政府行业创新解决方案、金融行业创新解决方案、运营商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等7大方面,大赛规模也扩大至全国不同省份的23个赛区。

无独有偶,在四川天府新区2021年第三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名单中,成都鲲鹏生态基地的名字再一次上榜。据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天府新区已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鲲鹏生态产业园,目前鲲鹏生态产业园A区已经建成投用,B区和C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作为鲲鹏生态发展的承载主体。

鲲鹏是华为通用计算处理器的名称,是鲲鹏计算产业中的核心部件。该产业涵盖了从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鲲鹏计算产业作为算力基础设施产业,正在为城市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电力等多行业提供算力底座。

大力发展鲲鹏产业,是成都实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面向未来,鲲鹏计算产业如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起到更多引领性和标杆示范性作用?

一组数据可以作注脚——自2019年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户成都以来,一年半时间,500多天里,中心团队规模从几个人增长到几十个人,而对接的合作伙伴数量,则从零激增到550余家。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31款软件产品完成与鲲鹏的适配,覆盖政务、公安、医疗、交通、园区、电力、金融、城管、教育,基于鲲鹏的行业解决方案已具备在区域内快速落地和规模商用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全国已布局的22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中,去年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综合运营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依托于鲲鹏产业发展,如今,成都的多样性算力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华雁智科、久远银海、科来软件等本土企业积极拥抱鲲鹏计算产业,在智慧医疗、智慧电力和数据安全等领域打造解决方案,助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钟文 曹凘源

原标题: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编辑: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