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到底什么样?这场对话提出两个关键词:聚人、聚事

红星新闻 2021-09-28 08:12

9月26日,“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平行会议于成都举办。此次平行会场内一共举办了40场会议,其中,“对话成都一:未来社区与规划应对”由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作为学术主席主持。会议中,嘉宾们围绕“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方法与路径”这一主题,从完善规划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创新发展和治理思维等方面出发,共同探讨未来社区的无限可能性。

▲成都市麓湖水城 资料图

抓好社区发展与治理工作

建设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社区

第一位分享嘉宾——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黄文柳解读,未来社区到底是什么?黄文柳提出观点:“未来社区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对我们人居空间展开的一种建设模式探索。”

在黄文柳的分享中,她以浙江的未来社区为例,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我们提出139顶层设计的方式,重点就是要关注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来强调九大场景在这个范围内的整合。而基于139顶层设计,一共形成了33个分项指标以及一个核心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以直接的收益居民数,以及在未来能够引进的各类人才数作为参考。”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党组成员杨潇表示,“关于未来社区的规划,其实我们强调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双轮驱动,一是聚人,一是聚事。像麓湖公园,基于它优越的生态本底、融合的布局形态,让‘住在公园里’的生活环境已基本实现。”然而,他表示,未来社区的建设不止是对物质空间的满足,更多的还是要回归人的精神归属。“现在麓湖里有60多家社群组织,为每一位居民提供了平台和活动空间,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CEO茅明睿也表示认同,“社区建设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像成都智慧社区十四五规划,就应该更多的考虑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去考虑主体的多元性。”

▲市民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湖边游玩 王效 摄

未来社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生态工程

要持续完善规划体系和加强共治共享理念

王建国院士用“四可”来总结未来社区的特征,“第一是可识别,就是社区是有多样性的,如果社区建设好了,这个城市就有特点了。第二是可体验,社区要有家园感,或者有能够留下集体记忆的场景。第三就是可分享,社区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从这个概念来说它其实是一个共享。最后,城市应该有一种可共同进阶的可能性和价值,就是说要通过这个城市的共享来实现自我成长。”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的未来社区做得如何?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兰正秋指出,成都立足前瞻性和引领性,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未来社区表达,编制《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中心,构筑“三大愿景、四大原则、七大特征、九大场景”的未来公园社区框架体系。

“这是未来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副主任雷科解释道。

关于如何高效推进社区建设这一问题,他接着介绍说:“我们已搭建了一套工作体系,成都市未来社区建设这项工作是成都高位统筹的,并由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领导小组进行推动。此外,关于构建建设体系,当前结合了我们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既有的一些措施,初步研究了八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

南京大学教授张京祥在分享中,谈到了成都在社区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成都现在有两个非常知名的未来社区,一个是麓湖,一个是猛追湾。我们要学习如何在一个传统的社区里面引进新人群、新活动、新场景、新技术,让这个社区重新发挥活力,激发新的动能。未来社区的建设不是一个商业血统,也不能按照运动式的方式去运营,未来社区它更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生态工程。”

针对“可共享”这一点,杨潇最后指出,下一步要推动人民自主加入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来。这个过程才是今后社区应该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更少的空间属性,更多的去关注和推动他的社会属性。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黄盼盼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