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中的那些“瑰宝”

四川在线 2021-09-30 17:11

9月28日上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博物院等9家单位共同承办的《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华丽亮相。此次展览集结了10省48家文博单位和518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多达209件。展览将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整体呈现出来,诠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文化自信。

此次展览第一部分《巴蜀并辉》主要展陈了三星堆、金沙等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以罗家坝、涪陵小田溪为代表的巴文化;第二部分《群雄竞华》,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及面貌,使神秘的诸侯方国浮现在眼前;展览第三部分透过长江、黄河流域青铜之间的“对话”,展现出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密切联系。

一进入展厅就可以看到三星堆遗址标志性的大青铜面具

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鸟形饰

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小立人,因外观造型形似“奥特曼”,被网友们取名为“奥特曼”青铜小人

铜小立人的背侧面

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跪坐人像。铜像尤其对手部和足部细部特征的把握十分精细,展现出三星堆青铜人像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

铜跪坐人像侧面,两股头发的铜条与两手之间有一个类似卡槽的缝隙

镂空铜眼形器,商代晚期至西周,200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邵之飤(sì)鼑(dǐng),战国(前475——前221),1980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乡木椁墓出土。其铭文风格和形制特点均可证明此鼎为典型的楚式青铜器,整器铸造精美。

邵之飤(sì)鼑(dǐng)

不少人正在参观具有四川地区船棺葬特点的文物

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战国(前475—前221),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除了嵌错的工艺以外,最难得的是器身上布满的4层图案,栩栩如生刻画了战国时期的狩猎、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场景。

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

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

一些川渝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一些川渝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铜印章,战国(前475—前221),很有可能是一代蜀王的印章

丰富的考古发现表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始于盘龙城,它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的一个区域性中心,也是武汉的城市之根

绿松石镶金饰件(复原件)

绿松石镶金饰件及绿松石镶金饰件(复原件),商代(前1600—前1046),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出土

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一些玉器

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钺,商代(前1600—前1046)

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盉(hé),商代(前1600—前1046)

兽首铜鼎,春秋(前770—前476),1974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里乡砖瓦厂出土

兽首铜鼎

兽面纹虎耳铜方鼎 商代(前1600—前1046),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

兽面纹虎耳铜方鼎

铜钺,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云雷纹大钺,器表残留的织物包裹纹痕十分清晰

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铜钺,器身中间上部有一形近阔嘴的长方形镂空,露出两排三角形利齿,上六下五共11颗

29 殷商时期,湖南地区进入青铜时代。

铜象尊,商代,1975年湖南省醴陵市仙霞乡狮形山村出土。尊呈象形,失盖。象鼻昂举,中空与腹相通

31 曾侯與(yǔ)编钟,春秋(前770—前476),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文峰塔墓地M1出土,钟铭记录有三件史实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1981年在曾侯乙墓西侧出土,共36件。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

铜虎尊,西周(前1046—前771),湖北省江陵县江北农场第二砖瓦厂出土。虎兽微昂,双目圆睁,獠牙利齿,四肢直立,短尾上卷,颇具兽中之王的态势

人骑骆驼铜灯(左)和铜人擎灯(右)

“愠儿”铜盏,春秋(前770—前476),1986年湖南省岳阳市出土,是一种盛食器,盏与敦相似,是楚文化特有的器物。

吴国在春秋中晚期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霸主,其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造上既吸取融合中原地区的风格,又多方面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创新

蟠龙盖兽面纹铜罍,西周(前1046—771前),1959年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竹瓦街窖藏出土

吴越干戈,战争是吴越相互关系的直接形式,青铜兵器是吴越争霸会盟的真实写照

自上而下依次是吴王夫差剑(苏州博物馆藏)、越王州勾剑(荆州博物馆藏)、越王不光铜剑(荆州博物馆藏)

虎纹铜钺(左),1981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彭城坝出土和镂空虎纹铜钺(右),1964年陕西省汉中市成固县五郎镇五郎村出土

蟠龙盖羊首兽面纹铜罍,西周(前1046—前771),1959年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竹瓦街窖藏出土

蟠龙盖羊首兽面纹铜罍

伯各卣(yǒu),西周(前1046—前771),1980年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国墓出土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的最后一个章节,天下归一

秦公镈,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陈仓区)太公庙出土。其上有铭文135字,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祭祀,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

兽首形铜面具,西周早期(约前1046—前992),2011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出土

玉覆面,战国(前475—前221),1997年湖北省荆州市出土。椭圆形,黑褐色。覆面四周有8个小圆孔,应缝缀于用丝织品制成的面罩上

铜人面俯首,商代(前1600—前1046),1976年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宝山镇苏村出土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3日,全程免费开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次展览借展文物众多,展品将在展览期间定期轮换,真正实现展览常展常新。

四川在线记者 吴枫

原标题: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中的那些“瑰宝”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