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芙蓉 观云海 到金堂乡间体验村民新生活

成都日报 2021-10-07 07:49

穿着汉服在象征爱情的粉红沙滩和芙蓉花观赏区拍照,然后又到园区专门打造的民宿休息区点上一杯茉莉花茶,享受午后的阳光与微风……专程从市区来到金堂县鲜花山谷打卡的邓小姐非常开心。“知道芙蓉是成都的市花,但没想到在这里有这么一个种满芙蓉和蜀葵的山谷,花开起来这么美,风景这么漂亮!”

眼看假期快要结束,市民、游客出游的兴致依然不减。昨日是国庆长假第六天,记者来到金堂县乡村旅游最近很火的两个网红打卡点进行体验。

从牧云听风景区的景观水池望去,不时有滑翔伞爱好者自由地翱翔

因爱情建花园

如今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芙蓉花观赏中心

离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转龙出口不到1公里,鲜花山谷静静地矗立在秋日的阳光下。

一进大门,绵延数十米的藤花长廊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从空中垂下的五彩藤花像一条瀑布。走在藤架下,如梦似幻,信手拈来都是人像大片。

可能因为比较大,比较空旷,相比别的网红景区,鲜花山谷有一分特别的宁静。记者探访时正值午后,游客不算特别多。沿着路一直往山上走,芙蓉花海之外,银芦和波斯菊也美得不像话,在秋季的微风里肆意摇曳。

鲜花山谷总经理周小林非常热情,带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聊起他和妻子殷洁一起在金堂种花当“村民”的幸福生活。当年他们因为“鲜花山谷的爱情故事”被央视主持人董卿邀请,上了第一期《朗读者》节目,很是火了一段时间,至今都有不少慕名前来看望夫妻俩的“粉丝”。

还有什么比住在一座“全世界最美的花园”一起慢慢变老更浪漫的事呢?周小林告诉记者,当年因为爱情建花园可能起于一个浪漫的念头,如今把芙蓉和蜀葵种好却成了他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经过7年的精心培育,如今谷内芙蓉花的栽培面积已达600余亩,种植数量达20余万株,芙蓉花品种30余个,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芙蓉花繁育、观赏中心。

周小林不是学农的,却把植物说得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芙蓉花的花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正常情况下,成都地区芙蓉花的盛花期就是9月至11月。在这个时间段,芙蓉花有三个开花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第三个高峰期在11月上中旬。这三个时间段是木芙蓉花开得最艳丽、观赏价值最高的时候。

微信截图_20211007084757

鲜花山谷总经理周小林正在修剪花枝

在家门口打工

农旅融合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

如果说像周小林这样的新村民在乡村寻找到的是自然风光和精神层面的充实富足,那么他们给老村民带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转龙镇大桥村13组村民夏逢贵就是其中的一员。

“以前我们都是到处去打工,广东、新疆、海南、河南、河北都去过。”今年已40多岁的夏大哥已跟着周小林干了七八年,主要负责园区的除草工作。他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园区上工,背上专业的除草设备按照固定的线路进行巡视。“跟外面上班差不多,主要是除草和种花,离家近、环境好,劳动强度相对小一点。”

夏大哥告诉记者,除了鲜花山谷,这几年周边农旅融合的项目也有不少,有房车露营基地、度假营,还有家庭农场和路亚垂钓基地……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在家门口的项目上打工。除了每年土地流转的租金之外,一年下来还可以挣两万元左右。“比以前种小麦花生玉米,单纯搞农业挣得多。主要还可以照顾家里面,不用再过走南闯北到处找工作的漂泊生活。”

夏逢贵的孩子今年也20岁了,在西昌读大学,学的是旅游行政管理。“说不定以后他出息了, 也回来搞个什么项目,你就享福了。”村民们围在一起开老夏的玩笑。

鲜花山谷美丽的花海

城市游客回归

旅游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离开鲜花山谷,记者来到金堂另一个最近特别火的网红打卡点——牧云听风。

这是个位于山顶的生态民宿基地。车开过一截曲曲折折的山路,一路上花草绮丽、草木依依,一边是碧绿草海、一边是晴空云海,白色的玻璃体建筑伫立在山野田园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我们有5间玻璃房、12间帐篷房,这几天国庆放假,差不多都是订满了的。”牧云听风的客房管家李维佳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这里风景绝美、山色绮丽,拥有非常好的视野。云海下的村庄,若隐若现,宛若仙境。不远处,不时有滑翔伞爱好者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景区特意打造的景观水池倒映着天光云影,更是拍照打卡的“圣地”,吸引很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项目负责人陈世俊表示,平时就有很多文艺创作者和滑翔伞爱好者来到这里,目前项目主要提供滑翔伞飞行、特色餐饮、烧烤民宿、星空客房、帐篷露营等服务。

项目所在的赵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呈现出“老村民回家、新村民回流、城市游客回归”的现实场景,为成都市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自强 摄影 曾书睿

原标题:赏芙蓉 观云海 到金堂乡间体验村民新生活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