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万余小时志愿服务背后的温暖成都
成都商报 2021-10-08 07:49
成都市志愿服务记录数据逐年增长
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从2012年的103万余小时增长到2020年的474万余小时;
有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20岁至50岁占比超过60%,中青年志愿者是主力军。
帮助“天线宝宝”打开折叠人生
目前已有500余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走上手术台,165位患者已康复出院,包括入院时生命垂危、心肺功能衰竭、无手术指征患者30人。
搭建志愿者 激励回馈平台
2017年12月,成都志愿者网率先在全国搭建起“开放式”志愿者激励回馈平台——成都志愿者积分商城,为全市272万注册志愿者提供激励回馈。
志愿者教“天线宝宝”唱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城市的内在气质。每一次斑马线前的礼让,每一次餐桌上的光盘,每一次俯身捡起垃圾,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都是文明的缩影。9月29日,成都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召开,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全社会同心抓创建的良好态势。
其实,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成都,把温暖成都的底色刻在了城市的价值和品牌中。成都市志愿服务记录数据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从2012年的103万余小时增长到2020年的474万余小时;有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20岁至50岁占比超过60%,中青年志愿者是主力军。数据背后,有动人的故事,也有激发市民热情、提升治理能力的机制。
帮助“天线宝宝”
“感动中国”医生开出的“社会处方”
“就算有再大的风也挡不住勇敢的冲动,分享你我的力量就能把对方的路照亮,我想我们都一样渴望梦想的光芒,这一路喜悦彷徨不要轻易说失望”……今年的新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开启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身戴支具的“天线宝宝”合唱团唱出了他们的坚韧,而网络直播连线的另一头,志愿者们唱出了祝福。
“天线宝宝”是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每位“天线宝宝”从入院到康复出院,要经历至少3次以上的高难度手术。憋气55秒以上,是能够接受手术的必要条件。因长期身体压迫,不少患者入院时心肺功能严重衰退。 为挽救更多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宝贵生命,2018年7月至今,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开出“社会处方”,会同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针对性设计系列声乐治疗志愿课程,助力“天线宝宝”心肺功能达到手术规定指标。
让“天线宝宝”们唱歌,不仅是鼓励也是锻炼。四年来,项目发动音乐学院师生、中小学教师、海归留学生等20余名志愿者,设计发声吐息练习、口风琴课、声乐等课程内容,开展常态化声乐课堂,举办“夏日音乐会”等主题活动140余场,服务4500余人次。《我们都一样》是“天线宝宝”合唱团的团歌,也是志愿者们的祝福。
田鹏老师是“天线宝宝”声乐课堂的第一位志愿者,每周三都会到三医院教“天线宝宝”们唱歌,用此方法锻炼他们的心肺功能。从三伏天到数九隆冬,《送别》《成都》《同一首歌》《梨花又开放》……这些歌曲变成了固定练习曲目。她说,“能够帮助宝宝们打开折叠人生,看到他们开心、充满希望的模样,我也有了信心和力量。”
目前,已有500余名患者走上手术台,165位患者已康复出院,包括入院时生命垂危、心肺功能衰竭、无手术指征患者30人。志愿者们还发起众筹,成功资助38位家庭贫困天线宝宝完成康复治疗。
礼遇志愿者
搭建“开放式”志愿者激励回馈平台
8月18日下午,“友善成都 美在志愿——每周一小时 成都志愿者带你画成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进许燎源博物馆,青年艺术家周栓林以成都志愿者的身份,手把手教小朋友们画创意熊猫“滚滚”。
这场活动的门票和礼物都是钱买不到的。活动前,所有进场的小朋友都是成都少年儿童志愿者,他们必须利用“300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入场券。活动后,主办方还在网上开启了点赞通道,获点赞前六名的少年儿童志愿者将获得“暖心礼包”一份,而这些礼包也是成都志愿者积分商城采购的残障人士手工品,只为助力残障人士就业。
2017年12月,成都志愿者网率先在全国搭建起“开放式”志愿者激励回馈平台——成都志愿者积分商城,为全市272万注册志愿者提供激励回馈。商城依托成都志愿者网全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志愿服务时长与商城积分自动转化等功能,为参与服务注册志愿者保存完善的服务记录,并同步生成志愿服务时长和积分,志愿者可用积分在商城进行礼品和服务兑换。
“积分商城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成都市各区(市)县、街道、社区、爱心企业、社会机构等均可入驻,上传物品及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采取“众筹”模式,聚合社会资源与爱心,丰富积分商城物品类别。目前,积分商城实物和服务已增加至1400余种,涵盖保险、出行、游览、医疗、文化服务等多方面,包括景区门票、公交卡、体检卡、通讯卡、手工品、日用品、餐饮券及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名额等,“所有商品均可100%通过积分兑换,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这些商品都来自于志愿服务“朋友圈”,由成都市文明办及全市459家爱心志愿联盟成员提供。成员单位包括大熊猫基地、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许燎源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工商银行、贝壳找房、喜马拉雅、小郡肝火锅串串香等企业单位。“平台有效构架起成都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朋友圈,营造全社会礼遇志愿者浓厚氛围。”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474万余小时志愿服务背后的温暖成都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