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如何破茧“未来之城”?市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建言献策

成都日报 2021-10-08 07:56

中共中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提出,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顶层设计上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并作为省级新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东进、重庆西扩”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强成都极核作出的重大部署。

在摸索中前行。如何推动成都东部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形成引领全省、辐射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能级发展新平台?9月29日,市政协十五届第十六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天府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高快速路网建设、新基建、能源供应、水资源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用地保障8个方面,为东部新区加快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言献策,助推高水平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

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布局新基建战略规划

东部新区,从成立之初就与天府国际机场紧密相连。当东部新区遇上新机场,这一重大的战略机遇,也被政协委员们密切关注着,经过调研考察,政协委员们为东部新区布局未来建言。

“天府国际机场集合了高速、地铁、高铁等多种出行方式,但各种出行方式协同程度还不高,通勤还不够便利,离主要货源地较远。”市政协常委江欣国坦言。为了把天府国际机场打造成国际航空枢纽,他建议组建市级层面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强化天府国际机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辐射作用,建立直达省内市州的空铁、空公航运通道,推进国际国内航班波的形成,建设天府机场航空物流园区。

交通先行成为建设东部新区的共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战略要求,把交通作为重要支撑。”在市政协委员顾兴树看来,在东部新区高快速路网规划及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要加快启动新一轮快速路规划建设,加快高快速路立交转换节点建设,改善内部路网体系,提高对一些骨干快速路建设的资金补助。

当“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其战略作用已不言而喻。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张志强认为,新基建是东部新区建设智慧新城的战略支撑,“新城市、新城建、新网络、新经济都需要新基建。”他建议,加快战略布局,打造智慧新城的高水平技术底座;一体化规划区域通信设施,为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智慧康养提供条件;充分考虑汇聚战略性研发力量和资源;政企协力,培育重大应用场景,同时,聚焦重大战略,布局建设新科技研发创新技术设施。

强化要素能源保障

推进能源综合规划

能源是城市运转的物质动力。市政协委员谢凌志认为,优化区域电力供给、统筹油气资源利用、强化能源保障是东部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改变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现状?他建议,加快电力、燃气的基础建设规划;分区域、分阶段提升供电等级,将东部新区全部纳入国网A类供电区域;探索多样化的电网建设模式,探索论证第二气源的可行性,整合规范燃气市场,通过统筹协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力度,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可行的路线图。

市政协委员何磊则担心水资源的承载力,“蓄水能力不足,管网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同时,面源污染较为严重。”他建议,坚持“内部挖潜、外部增量”的思路,科学制定水资源规划,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同时,全面开拓新水源,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此外,还要全域综合治理水污染,完善节水制度。

在市政协委员皮建军看来,增强土地的有效供给,有利于东部新区各项工作推进。他建议,多层次筹集资金,掌握土地征收主动权,比如争取东部新区发行债券、灵活运用项目融资、平台公司上市融资等,以保障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可参照郫都经验开展集建入市。”

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加快医疗卫生建设

东部新区如何聚焦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升教育质量?市政协委员陈星海认为,东部新区教育优先发展势头良好,比如编制了专项的教育规划,积极推进学位倍增计划,同时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都为东部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硬件设施和师资基础较差,满足未来发展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的缺口较大,他建议,加大硬件投入,重点建设教育重大项目,扩充增加学位供给。同时,考虑到增长人口结构的需要和未来产业规划,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幼儿园和小学,加快建成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此外,还要深挖存量学校的潜力,优化学校布局,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名校优势集聚人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高质量建设东部新区的重要抓手。市政协委员曾政光建议,积极编制东部新区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完善卫健体系,“东部新区还缺乏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和专业人才配置与中心城区还有较大差距。”

他认为,应加快规划建设,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分阶段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计划,加快建设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院、东部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外,对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改扩建,实施标准化建设,鼓励市管优质医疗资源在东部新区建设医联体、医共体以及开展医生下乡等活动,尽快解决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专题调研8个子课题

交流形成意见建议40余条

高质量的建言献策来自长达4个月的专题调研和深入研究。作为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重要内容,开展“加快东部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助推‘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专题协商,在今年年初就纳入市政协的年度协商计划中。

今年2月,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着手开展专题调研工作。通过召开课题研讨会、专委会全体会议,专门研究调研主题,并邀请市级相关部门、东部新区以及专家学者广泛听取意见,明确课题重点,围绕天府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高快速路网建设、新基建、能源供应、水资源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用地保障等专题开展调研,并选择对8个课题有专长有见地的委员,搭建课题专班,形成专项工作方案。

据了解,课题调研组每个子课题由3—4名市政协委员组成。5月初至6月底,8个子课题组20多名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东部新区,详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此外,还先后赴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地考察调研,了解陕西西咸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地的新区建设情况。

课题组紧密结合东部新区实际,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充分肯定发展成就,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东部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8个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为确保建议有操作性,课题组还先后邀请10余个市级部门和东部新区一道,召开座谈交流会20余次,梳理问题30余条,形成意见建议40余条。这些凝聚着大家智慧心血的协商建言成果都将汇总形成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本报记者 李霞

原标题:东部新区如何破茧“未来之城”?市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建言献策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