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每年培训70余万人次 成都市民文化艺术课怎么做到的
成都日报 2021-10-13 07:20
市民参加文化艺术培训
12日早上8点,65岁的周新娟提着水杯、背着背包,准时来到位于草堂路成都市文化馆的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每天到这里上书法课是她这5年雷打不动的安排。5年来,周新娟在这里学习了养生武舞、钢琴、书法、工笔画、声乐等艺术课程,她感觉自己的退休生活比上班还充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给用户画像让课程设置更加精准,一方面通过开通线上直播课满足市民无法参加线下课的需求,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平均每年开设500余个班次,培训市民达到70余万人次,而且,所有课程都是免费的。
大数据让课程更精准
给用户画像,想学什么就有什么
成都市文化馆文化艺术普及工作部主任刘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文化天府云平台后台,查看学员行为数据。“昨天有67%的用户使用了登录流程,培训板块的日点击率有3000多次,这说明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不错,有目的的体验者占大多数。”刘砺颇为满意,与同事商量着下一步如何吸引更多平台注册用户。
学校课程众多,自疫情以来,又面临群众需求快速增长的新问题。课程设置如何更贴近群众需求?班次如何安排更合理?这些“抠脑壳”的问题可不能靠“拍脑壳”来解决。
“我们是借助了‘秘密武器’。”刘砺笑着告诉记者,依托“文化天府——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APP的线上报名功能,市文化馆又增加大数据分析功能,为80余万注册用户画像,提升课程服务的精准度。
今年年初,刘砺拿到刚出炉的2020年全年培训课程数据分析报告时,就发现去年文学类、摄影类开设课程数量和开设名额最少,但报名数据显示这类课程也很受欢迎。“今年我们要根据这个数据把课程调整一下哦,把学员们想上的课都能安排上。”刘砺召集学校教务组长,召开教务协调会,制定了今年初步教学计划。随后,学校又邀请学员代表、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等,对课程安排提出意见,最后得出了今年的课程表。
“学校的课程,真的包罗万象,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办不到的。”刚从声乐课下课,64岁的学员张颖忙不迭地为学校点赞。她说,她两年来把声乐、书法、养生舞挨个学了个遍。
“我们想学什么,就有什么课程。以前我都好奇,文化馆的老师们怎么这么清楚我们的需求,原来是大数据分析让他们的服务更到位。”学员彭月玲也在一旁不住地赞叹道。
直播课让参与更广泛
线上培训后,全天在线指导答疑
9月13日是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第四季度招生的第一天。每到招生日就是刘砺最紧张的时候。这天,她和同事们会比平时上班的时间到得更早,做好对接网站技术人员、协调后台数据维护、核对课程等细节,严阵以待。“在网上抢线下课名额,那阵仗太吓人了。学员都开玩笑说,抢课程比双十一秒杀购物都难。”
上午10点开始放号抢课,10点刚过,网站的并发量就达到25万次。“我们工作人员都紧张得不行,随时与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动,想方设法避免网站崩溃。”刘砺说。
尽管报名人数众多,但目前成都市文化馆只有20个教室,就算365天从早到晚,每个教室都是满员也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面对大量没有报上名的市民,文化馆人该怎么办?
刘砺和同事们开始开发线上课程。他们走访全国文化馆,向其他地区的培训学校取经;上网查阅最新的线上教学资料;寻求艺术专业人士的帮助。经过不懈地努力,他们开发出了“慕课”、线上直播课等线上培训课程。
老年人不会上网冲浪?没关系,文化馆人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慕课的每一个班级都建立了线上交流群,由成都市文化馆业务干部担任班主任,对学员进行线上学习的规范管理,并由授课老师在群里为学员进行线上指导和答疑。“我报的是中国山水画,不懂的地方在微信学习群里就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请教,老师答复也很及时。这几天学习下来觉得很有收获。”59岁的王源已经参加了两期慕课课程,他对慕课赞不绝口。
刘砺的手机上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学员交流群。“刘老师,我的慕课作业提交不上,能不能帮我看一下。”“麻烦请舞蹈老师帮我指导一下,我这个动作对不对哦?”“你抬手太多了,节奏走得有点快了……”这些群里不仅有数千位学员,还有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培训授课老师、网络技术人员等。他们全天在线,解答学员的各类问题,为学员们“开小灶”。
不少老年学员连连赞叹,这些文化馆人比自己的孩子还上心。据悉,2021年年底,成都市文化馆新馆将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市文化馆就有更好的条件,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了。
↑扫码查看视频报道
本报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大数据画像 开发直播课……每年培训70余万人次 成都市民文化艺术课怎么做到的
编辑:向桥